群献馀端绪,中原故典刑。
风霜催短日,河汉独晨星。
悽恻丹心在,萧条世路丁。
天高那可问,挥泪湿青冥。
孙应时(一一五四~一二○六),字季和,自号烛湖居士,余姚(今属浙江)人。早年从陆九渊学。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进士,调台州黄巖尉。歷秦州海陵丞、知严州遂安县。光宗绍熙三年(一一九二),应辟入崈幕。后知常熟县。宁宗开禧二年改通判邵武军,未赴而卒,年五十三。有文集十卷等,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烛湖集》二十卷。事见本集附编宋杨简《孙烛湖圹志》、张淏《孙应时传》。 孙应时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烛湖集》爲底本,酌校他书引录。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挽曾原伯大卿》是宋代孙应时创作的一首诗词,通过描绘世事变迁和个人悲凉之情,表达了对逝去时光和失去亲友的深深怀念之情。
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群献馀端绪,中原故典刑。
众人纷纷献上琳琅美玉,残留的事物细节将中原古典的刑法舞台化。
风霜催短日,河汉独晨星。
寒风和霜雪催促白昼的短暂,天空中只有河流和汉宫的晨星。
悽恻丹心在,萧条世路丁。
心中充满悲伤和痛苦,世道的衰落使人徒然无奈。
天高那可问,挥泪湿青冥。
天空高远,无法得到答案,眼泪洒湿了苍茫的天空。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对失去亲友的悲痛之情。诗中运用了风霜、河汉和青冥等意象,以及悽恻、萧条等描写手法,通过景物的描绘和内心的抒发,展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思考。整首诗词以朴实的语言表达了对逝去的友人的追忆和对世事变迁的感慨,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和无常,以及对过去时光的珍惜和思考。
春风过尽百花空,燕坐笙萧起灭中。树影连天开翠幕,鸟声入耳当歌童。楞严十卷几回读,法酒三升是客同。试问邻僧行乞在,何人闲暇似衰翁。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千讨万讨讨不见,都不要讨却成现。十字街头逢阿爷,眉毛盖眼胡须面。
关中父老望王师,想见壶浆满路时。寂寞西溪衰草里,断碑犹有少陵诗。
金沙堆前风未平,赤沙湖边波不惊。客行但逐安稳去,三十六湾涨痕生。沧洲寒食春亦到,荻芽深碧蒌芽青。汨罗水饱动荆渚,岳麓雨来昏洞庭。大荒无依飞鸟绝,天地惟有孤舟行。慷慨悲歌续楚些,彷佛幽瑟迎湘灵。黄昏惨淡舣极浦,虽有渔舍无人声。冬湖落*此蹔住,春潦怒长随佣耕。
天公怜我欲元邻,得近芝兰久益芬。定免幼安还割席,拟从东野若为云。归鞭那有蓝关雪,别梦应通鲁水芹。强饭勉之书满载,与君千里共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