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不遗耆老,人谁尚典刑。
向来卿月白,无复史天青。
诗泒回风雪,心源贝叶经。
故应书带草,和露泣康成。
杨万里(一一二七~一二○六),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高宗绍兴二十四年(一一五四)进士,调赣州司户参军。歷永州零陵丞、知隆兴府奉新县。孝宗干道六年(一一七○),召爲国子博士(本集卷一三三《国子博士告词》注),迁太常博士、将作少监。出知漳州,改常州。淳熙六年(一一七九),提举广东常平茶盐(同上书《广东提举告词》注),寻除本路提点刑狱。召爲尚左郎官。十二年以地震应诏上书,擢东宫侍读。十四年,迁祕书少监(同上书《祕书少监告词》注)。十五年,因上疏驳洪迈太庙高宗室配飨议,出知筠州。光宗即位,召爲祕书监。绍熙元年(一一九○),兼实录院检讨官,会孝宗日历成,宰臣令他人爲序,遂以失职丐去,出爲江东转运副使,权总领淮西江东军马钱粮。因论江南行铁钱不便,忤宰相意,改知赣州,未赴。宁宗即位,屡召屡辞。庆元五年(一一九九)致仕(同上书《通议大夫宝文阁待制致仕告词》注)。开禧二年卒,年八十。謚文节(《宋会要辑稿》礼五八之一○○)。有《诚斋集》、《易传》等传世。事见其子长孺撰墓志(清干隆刊《杨文节公文集》卷末附)。《宋史》卷四三三有传。 杨万里诗四十二卷辞操一卷,以宋端平间刊本(原书藏日本东京宫内厅书陵部)爲底本。校以宋淳熙、绍熙间递刻之《诚斋先生江湖集十四卷荆溪集十卷西归集四卷南海集八卷江西道院集五卷朝天续集八卷退休集十四卷》(简称宋递刻本,藏北京图书馆,原该共六十三卷,今残存六十卷)、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诚斋集》(简称四库本)。参校明末毛氏汲古阁钞本《诚斋集》(简称汲古阁本,今藏上海图书馆)、清干隆六十年吉水杨氏带经轩刊《杨文节公诗集》(简称杨本)。另从诸书辑得之集外诗,编爲第四十四卷。
《挽郑恭老少卿》是宋代杨万里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表达了对郑恭老少卿的挽悼之情。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天不遗耆老,人谁尚典刑。
向来卿月白,无复史天青。
诗泒回风雪,心源贝叶经。
故应书带草,和露泣康成。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哀悼的口吻表达了对郑恭老少卿的敬意和思念之情。首先,诗中提到“天不遗耆老”,表达了天地间对老者的尊重和珍视。接着,诗人提到“人谁尚典刑”,意味着现今社会已经不再重视传统的法律制度,对老者的尊重也逐渐减少。然后,诗人提到“向来卿月白,无复史天青”,暗示着过去的荣耀已经逝去,如今的时代已经不再像古代那样光辉灿烂。
接下来,诗人运用了回风雪、贝叶经等意象,表达了他内心深处的悲伤和思考。回风雪象征着岁月的流转和变迁,贝叶经则象征着珍贵的经典和智慧。诗人通过这些意象,表达了他对逝去的时光和智慧的怀念之情。
最后两句“故应书带草,和露泣康成”,表达了诗人对郑恭老少卿的深深怀念和悲痛之情。诗人希望能够以文字记录下这份怀念,就像书写在带草的纸上一样。同时,他的泪水也如同和露一样,滴落在康成的墓地上,表达了他对逝去的朋友的哀思。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逝去的时光和智慧的怀念,以及对郑恭老少卿的深深思念和悲痛之情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过去荣耀时代的怀念和对现实社会的反思。
老懶无诗到雪梅,僧窗驼坐拨萁灰。朝来好语成快读,匕筹惊投不为雷。
层层楼阁捧昭回,元是钱王旧战台。山色不随兴废去,水声长逐古今来。年光似月生还没,世事如花落又开。多少英雄无处问,夕阳行客自徘徊。
小桥衔石路,安步水之湄。浪盖菰蒲伏,寒禁笋蕨痴。蜂房深户牖,燕垒渐涂茨。过眼春余几,延缘归思迟。
箕岭逃尧去不回,沈沈遗甃碧烟开。廉泉让水犹堪贵,何况曾轻天下来。
故国看看远,前程计在谁?五更听角后,一叶渡江时。吾道天宁丧,人情日可疑。西陵向西望,双泪为君垂。
望高六宫,位应四星。辅佐君子,警武相成。刘衣褒崇,琛册追荣。于以奠之,有椒其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