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山磔磔鸣春禽,此间不可无我吟。
路长漫漫傍江浦,此间不可无君语。
金鱼池边不见君,追君直过定山村。
路人皆言君未远,骑马少年清且婉。
风岩水穴旧闻名,只隔山溪夜不行。
溪桥晓溜浮梅萼,知君系马岩花落。
出城三日尚逶迟,妻孥怪骂归何时。
世上小儿夸疾走,如君相待今安有。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这首诗词是苏轼的作品,题目为《往富阳新城李节推先行三日留风水洞见待》。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春天的山上鸟儿鸣叫,这个地方不能没有我吟诗。
漫长的路旁是江边的河港,这个地方不能没有你的话语。
在金鱼池边看不到你,我追随你穿过定山村。
路人都说你离得不远,骑马的少年清秀而温柔。
风岩和水穴是古时的名胜,只是山溪夜晚无法通行。
清晨的溪桥上飘过浮梅的花瓣,我知道你系马停在花落的岩石上。
离开城市已过三天还没有回来,妻子和孩子责怪我何时才能归来。
世上的小孩夸口说他们能快速奔跑,但和你相待的时光里,现在谁能说自己快。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苏轼远行的情景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诗人在春天的山间听到春禽的鸣叫,感到这个地方没有了他的吟唱就不完整。他沿着漫长的路途,靠近江边的港口,希望能听到友人的话语,感受友情的陪伴。然而,金鱼池边看不到友人的身影,诗人追寻他的足迹穿过定山村。路人告诉他友人离得不远,骑马的少年清秀而温柔,给他带来了一些安慰。然而,风岩和水穴是一处有名的风景胜地,但夜晚无法通过山溪。清晨的溪桥上飘过浮梅的花瓣,诗人知道友人系马停在花落的岩石上。然而,已经过去三天,他还没有回到城市,妻子和孩子责怪他何时才能回来。最后,诗人提到世上的小孩夸口说自己能快速奔跑,但在与友人相处的时光里,现在谁能说自己是快的呢。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诗人的旅程和对友人的思念,表达了离别的痛苦和友情的珍贵。诗人以自然景物和旅途中的经历来衬托内心的情感,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纽带与自然风景相融合。他通过描写春山的鸟鸣、江边的河港、金鱼池和山溪等景物,展现了旅途中的孤独和渴望。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深沉而真挚,友情成为他在旅途中的精神支持。最后,诗人通过对世上小孩的比喻,表达自己在友人陪伴下的快乐和慢下来欣赏生活的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词既表达了离别之苦,又展示了友情的珍贵和对自然景物的感悟。苏轼以流畅的笔触和生动的描写,将内心的情感与外在的景物相融合,给读者带来一种深入感受诗人情感世界的体验。这首诗词展现了苏轼独特的情感表达能力和对人生和友情的思考,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和感召力。
日耕云耨杂芝田,洞府游多隐奉仙。耸秀万寻连翠峤,澄明一派接灵泉。凤书昔降幽居侧,鹤驾曾朝瑞日边。四海高名谁可并,赤松黄石好齐眉。
良工刀尺制黄絁,天遣家居乐圣时。著上朱门应不称,裁成乌帽恰相宜。客撑小艇招垂钓,僧扫虚窗约对棋。宝带貂冠虽看好,定知不入野人诗。
匆匆中夜辔,候馆若为容。山转时藏月,河分不割风。凭谁能食梦,总自解书空。省内吾难倚,诗书更使慵。
不肯弹冠起,俄从折简招。虽然舐丹药,未免悔青苗。
杨柳斜风力弱,芭蕉击雨声寒。莫把见闻作对,谁将声色相瞒。
小院百花香,轻帘双燕翔。影随春陌近,声入午风长。趁蝶回雕砌,衔花赴彩梁。空闺朝复暮,徒切画眉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