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方面,河间都会,三关地最称雄。
粉堞万层,金城百雉,楼横一带长虹。
烟素敛晴空。
正望迷平野,目断飞鸿。
易水风烟,范阳山色有无中。
安边暂倚元戎。
看纶巾对酒,羽扇摇风。
金勒少年,吴钩壮士,宁论卫霍前功。
乃眷在清衷。
恐凤池虚久,归去匆匆。
幸有佳人锦瑟,玉笋且轻拢。
晁端礼(1046~1113) 北宋词人。名一作元礼。字次膺。开德府清丰县(今属河南)人,因其父葬于济州任城(今山东济宁),遂为任城人。一说徙家彭门(今江苏徐州)。晁补之称他为十二叔,常与唱和。神宗熙宁六年(1073)举进士,历单州城武主簿、瀛州防御推官,知州平恩县,官满授泰宁军节度推官,迁知大名府莘县事。因得罪上司,废徙达30年之久。徽宗政和三年(1113),由于蔡京举荐,应诏来到京城。适逢宫禁中莲荷初生,他进《并蒂芙蓉》词,大得徽宗称赏。于是以承事郎为大晟府协律。黄称他"与万俟雅言(咏)齐名,按月律进词"(《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七)。未及供职即病逝。
《望海潮》是宋代晁端礼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高阳方向,河间都会,三关地最称雄。
城墙如粉垒叠叠堆,城门如金铜百雉。
城楼横跨宛如长虹。
烟雾淡淡敛于晴朗的天空。
试着望着迷失在平野上,眼前飞过的鸿雁也消失不见。
易水上飘荡着风和烟雾,范阳山的景色好像有也好像没有。
为安定边境暂时依靠着勇者。
看着身着丝巾的人对酒,手持羽扇迎风摇动。
有金勒的少年,有吴钩的勇士,怎能与卫霍相比呢?
他们在清廉中守望相助。
担心凤池会久久虚空,只得匆匆离开。
幸好有佳人弹奏着锦瑟,玉笋轻轻拢起。
诗意:
《望海潮》这首诗以壮丽的景色和英雄豪情为主题,表达了对边塞地区的景色和边境守卫者的赞美。诗中通过描绘高阳方面和河间都会的城墙、城门和城楼的壮丽景色,以及易水和范阳山的风景,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和边塞地区的宏伟。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英勇士兵的敬佩和对清廉正直的追求。
赏析:
《望海潮》以描绘景色的手法展示了边塞地区的壮丽景观,城墙如粉垒叠叠堆,城门如金铜百雉,楼横一带长虹,烟素敛晴空。这些形象生动的描绘了城市的壮丽和边塞地区的辉煌。
诗中还融入了对英勇士兵的赞美,金勒少年,吴钩壮士,宁论卫霍前功。这些形象展示了勇猛的士兵形象,表达了诗人对他们的敬仰和赞扬。
最后两句表达了对清廉正直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恐凤池虚久,归去匆匆。幸有佳人锦瑟,玉笋且轻拢。这里凤池可以理解为虚幻的空欲之地,而佳人弹奏的锦瑟和玉笋则象征着美好的生活和情感。
整首诗构思独特,既展现了壮丽的自然景观,又抒发了对英勇士兵的敬佩,最后以对清廉和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结尾,给人以豪情壮志和情感的共鸣。
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
玉尘固清俸,也莫大餐多。试问采薇子,而今还在麽。
肺渴常止酒,目昏复捐书。蒲团坐袖手,一窗宽有余。心知世缘薄,分与钟鼎疏。湛然千仞渊,养此径寸珠。光明照忧患,何适不自娱。白云可与友,晴空闲卷舒。
树杪过流星,轻霜落半庭。疏花与孤客,相对一青灯。
梅花似雪。赏花记得同欢悦。更阑犹自贪攀折。不怯春寒,须要待明月。如今月上花争发。疏枝冷蕊对离缺。人心只道花争别。不道人心,不似旧时节。
南山一尺雪,雪尽山苍然。涧谷深自暖,梅花应已繁。使君厌骑从,车马留山前。行歌招野叟,共步青林间。长松得高荫,盘石堪醉眠。止乐听山鸟,携琴写幽泉。爱之欲忘返,但苦世俗牵。归时始觉远,明月高峰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