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望海潮》

麒麟图画,貂蝉冠冕,青毡自属元勋。
绿野旧游,平泉雅咏,霞舒烟卷朝昏。
风月小阳春。
照玳筵珠履,公子王孙。
雪度嵩高,影横伊水庆生申。
早梅长醉芳尊。
况中兴盛际,宥密宗臣。
琳馆奉祠,金瓯覆字,和羹妙手还新。
光射紫微垣。
看五云朝斗,千载逢辰。
开取八荒寿域,一气转洪钧。

作者介绍

张元干(一○九一~一一六一),字仲宗,号真隐山人、芦川居士,永福(今福建永泰)人。早岁随父宦游,尝从徐俯学诗。徽宗政和间以上舍释褐。宣和七年(一一二五)爲陈留县丞。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应东京留守兼亲征行营使李纲辟,旋与纲同日遭贬。金兵陷汴,避难吴越间。高宗建炎中起爲将作监,抚谕使,随高宗避兵明州,因事得罪,绍兴元年(一一三一)以右朝奉郎致仕。十二年,胡铨上书乞斩秦桧,贬新州编管,元干在福州作《贺新郎》词壮其行。二十一年,坐作词事追赴临安大理寺,削籍除名。三十一年卒,年七十一。元干爲宋代着名爱国词人,词风豪壮,其子靖裒刻爲《芦川居士词》二卷传世。又有《芦川归来集》十五卷、附录一卷,已残。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增辑爲《芦川归来集》十卷。事见今人曹济平《张元干年谱简编》、王兆鹏《张元干年谱》。 张元干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芦川归来集》爲底本,校以清抄残本(存六卷,其卷六、七爲诗,简称残本,藏北京图书馆),酌校一九七八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排印本(简称排印本)。新辑集外诗附编卷末。

作品评述

《望海潮·麒麟图画》是宋代张元干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绘了一幅麒麟图画,同时融入了一些历史典故和文化象征。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凝望海潮,画中麒麟婀娜动人,貂蝉佩冠华美。青毡上有元勋的身姿。青山绿野是往日的游乐场,平泉雅致的诗篇回荡耳畔。霞光与烟卷交织,伴随着朝霞和黄昏。这里是风月小阳春的地方。眼中映照着玳筵上的珍珠鞋,还有公子王孙们的身影。雪覆盖着嵩山的高峰,倒映在伊水上的景色庆祝着申生日。早春的梅花让人陶醉。更重要的是,在中兴盛世的时刻,皇帝宠爱的宗臣们倍感荣幸。琳琅满目的文房四宝供奉在宫殿中,金瓯上刻着字迹,烹制的羹汤技艺独到。光芒照耀着紫微垣。仰望五云中的北斗星,千年才能遇到这一刻。开创气运盛世,一股气息转变了宇宙。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一幅麒麟图画,展现了壮丽的景色和繁荣的盛世。诗人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典故,表达了对美好事物和繁荣时刻的讴歌。

诗中的麒麟是中国传统神话中的神兽,象征着吉祥和富贵。画中的麒麟婀娜动人,让人感受到美的享受。貂蝉则是古代美女的代表,她佩戴华美的冠冕,象征着美丽和高贵。

诗中描绘了青山绿野和平泉雅咏,展示了往日游乐场和诗人的情怀回忆。这些景色与霞光、烟卷的交织形成了美丽的景观,让人感受到温暖和宁静。

诗中提到风月小阳春,表达了春天的欢愉和快乐。玳筵上的珍珠履和公子王孙们的身影,暗示了贵族阶层的奢华和荣耀。

诗中的嵩山和伊水象征着中国的名山大川,雪覆高峰和倒映景色庆祝申生日,展示了壮丽和喜庆的氛围。

诗中提到中兴盛际和宥密宗臣,表达了盛世的繁荣和皇帝对宠臣们的宠爱。琳馆奉祠和金瓯覆字展示了宫廷文化的瑰丽和富饶。

诗中的紫微垣是古代天文学上的北极星,象征着尊贵和权力。五云朝斗指的是北斗星在云层中的出现,千年才能遇到这一刻,表达了难得的机缘和吉祥的时刻。

诗的最后提到开取八荒寿域,一气转洪钧,表达了创造繁荣盛世的气运和力量。

整首诗以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示了壮丽的景色和繁荣的时刻。它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神话、典故和象征,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欢乐和繁荣的赞美之情。这首诗词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愉悦,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盛世的向往和祝愿。

  • 《望荆山》

    奉义至江汉,始知楚塞长。南关绕桐柏,西岳出鲁阳。寒郊无留影,秋日悬清光。悲风桡重林,云霞肃川涨。岁宴君如何,零泪沾衣裳。玉柱空掩露,金樽坐含霜。一闻苦寒奏,再使艳歌伤。

  • 《翠麓即事》

    千峰万峰翠入门,一树两树啼断猿。山后山前鸠唤妇,舍南舍北竹生孙。烟迷洞口苔三径,风吼松梢月一痕。芍药未花春未老,客来到此倒芳樽。

  • 《九日》

    九日强游登藻井,发稀那敢插茱萸。横空过雨千峰出,大野新霜万壑铺。更望尊中菊花酒,殷勤能得几回沽。

  • 《宗将军战场歌十首》

    结发为飞骑,相从霍冠军。征南诸将士,枯骨论功勋。

  • 《宿杳濑》

    寒流一带槛前横,落日诸峰霞外明。水断新洲添五里,客寻旧路却重行。江车自转非人蹈,沙碓长舂彻夜鸣。畴昔稚桑今秃树,如何白发不教生。

  • 《公斋四咏·新竹》

    笠泽多异竹,移之植后楹。一架三百本,绿沈森冥冥。圆紧珊瑚节,钐利翡翠翎。俨若青帝仗,矗如紫姑屏。槭槭微风度,漠漠轻霭生。如神语钧天,似乐奏洞庭。一玩九藏冷,再闻百骸醒。有根可以执,有pF可以馨。愿禀君子操,不敢先凋零。

版权所有©成语大全网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