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明月明月。
争奈乍圆还缺。
恰如年少洞房人,暂欢会
、依前离别。
小楼凭槛处,正是去年时节。
千里清光又依旧,奈夜永、
厌厌人绝。
柳永,字耆卿,初名三变,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仁宗景祐元年(一○三四)进士(《能改斋漫录》卷一六),释褐睦州推官(《石林燕语》卷六)。官至屯田员外郎。善爲歌词,有《乐章集》九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一),今存三卷。今录诗三首。
《望汉月》是宋代诗人柳永的作品。这首诗词描绘了一轮明月的景象,并通过对月亮的形态和人生的比喻,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转和离别的感慨。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明月明月明月。
争奈乍圆还缺。
恰如年少洞房人,
暂欢会、依前离别。
小楼凭槛处,
正是去年时节。
千里清光又依旧,
奈夜永、厌厌人绝。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明月为主题,通过描绘月亮的圆缺变化,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转和人生离别的感慨。诗中的明月象征着美好的事物和人生的变迁。
首先,诗人用“明月明月明月”三次重复的形式,强调了明月的存在和重要性。接着,他说“争奈乍圆还缺”,形容月亮时圆时缺的变化,暗示了人生中的起伏和变化。
接下来,诗人将明月比喻为“年少洞房人”,暗示了人们在年轻时的欢愉和相聚,但又不可避免地要面对离别。这种离别的情感在诗中被描绘为“暂欢会、依前离别”。
诗的下半部分,诗人描述了一个小楼凭栏处的景象,正是去年的时节。他说“千里清光又依旧”,表达了明月的光辉依然如故,但又感叹夜晚的漫长和人世的冷寂。
整首诗词通过对明月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时光流转和离别的感慨。明月的圆缺变化象征了人生的起伏和变化,而诗人对明月的观察和感受,则反映了他对人生离别和时光流逝的思考。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慨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卫霍元勋後,韦平外族贤。吹笙只合在缑山。闲驾彩峦归去、趁新年。烘暖烧香阁,轻寒浴佛天。他时一醉画堂前。莫忘故人憔悴、老江边。
庚寅吾入蜀,西过齐安城。雪堂拜老仙,眉宇寒峥嵘。微泉尚如昔,激激琴筑声。龙蛇入笔力,断石卧纵横。戊戌奉诏追,触热万里程;归途抵齐安,岁月浩可惊。三日乃东下,鼓角遥送迎。安国有老僧,元佑初载生,蝉联说旧事,耳目犹聪明,徒行就船别,耿耿恻怆情。岂知二纪後,汝乃
昨日天寒不成醉,今日天寒不成寐。醉迟得酒可强欢,寐少愁多亦频喟。紫竿苇炬闹荒城,役夫遥作鹳鸭鸣。拥衾高枕未云苦,熟听但觉令人惊。乌孙黄鹄飞不返,辽城白骨填未满。朔风萧萧吹成旗,居人何如去人远。丈夫无成霜满须,沙场万里星河疏。南墙诗翁穷据炉,北窗少年犹读书。
八十九十老可惊,白发森然憎镜明。身当游岱尚少驻,书欲藏山殊未成。大儿为国戍绝塞,季子伴翁亲短檠。古人已矣不可作,夜阑抚几叹平生。
城中车马已喧喧,竹下高人尚晏眠。倚道公门少还往,可能时到野塘前。
千载桃源信不通,镜湖西坞擅春风。舟行十里画屏上,身在西山红雨中。俗事挽人常故故,夕阳归棹莫匆匆。豪华无复当年乐,烂醉狂歌亦足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