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望江南》

江南柳,叶小未成阴。
人为丝轻那忍折,莺嫌枝嫩不胜吟。
留著待春深。
十四五,闲抱琵琶寻。
阶上簸钱阶下走,恁时相见早留心。
何况到如今。
(莺嫌 一作:莺怜;留著 一作:留取)

作者介绍

欧阳修(一○○七~一○七二),字永叔,号醉翁,晚又号六一居士,卢陵(今江西吉安)人。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进士,初仕西京留守推官。景祐元年(一○三四),召试学士院,充馆阁校勘。三年,因范仲淹事切责谏官高若讷,降爲峡州夷陵令。四年,移干德令。宝元二年(一○三九),迁武成军判官。康定元年(一○四○),復馆阁校勘。庆历三年(一○四三),知谏院,擢同修起居注,知制诰。四年,爲河北都转运使。五年,庆历新政失败,因力爲新政主持者范仲淹、韩琦、杜衍等申辩,贬知滁州,徙扬州、颍州。至和元年(一○五四),权知开封府。五年,拜枢密副使。六年,进参知政事。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罢爲观文殿学士,转刑部尚书知亳州。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徙知青州,因反对青苗法,再徙蔡州。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五年,病逝颍州汝阴,年六十六。謚文忠。有《欧阳文忠公集》。又撰有《新唐书》、《新五代史》等。《宋史》卷三一九有传。宋胡柯编有《庐陵欧阳文忠公年谱》。 欧阳修诗,以《四部丛刊》影元本《欧阳文忠公集》(一百五十三卷、附录五卷)爲底本。参校宋庆元二年周必大刻本(卷三至卷六缺,简称周本,藏北京图书馆)、宋刻本(存《居士集》五十卷,有校,简称宋刻、宋刻校,藏北京图书馆)及明正统刻《居士集》(有元曾鲁考异,简称曾本、曾本校)。底本繫年原注目录下,今移至正文题下。底本孙谦益等所作校记,除删去少数异体字校外,皆予保留;卷末所附考证及续添校记,亦以续校名义补入正文。另辑得集外诗句,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望江南·江南柳》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作品。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江南的柳树,叶子还没有完全长成茂密的阴影。
人们为了丝织品而轻轻地摘取柳枝,黄莺也嫌弃它们嫩嫩的不能吟唱。
留住它们等待着深入春天。
十四五岁的时候,我闲散地抱着琵琶寻找乐趣。
在台阶上摇铜钱,下到台阶下行走,那时我们相见早就留下了心意。
何况到了现在呢?

诗意:
《望江南·江南柳》这首诗词描绘了江南地区的景象,着重描述了柳树的情景和自然的变化。诗中表达了人们对于柳树的珍视,柳叶虽然还未完全长成,但人们仍然小心翼翼地采摘柳枝,以制作丝织品。然而,连黄莺也嫌弃柳枝过于嫩嫩的不能吟唱。作者通过描写柳树和黄莺的态度,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诗中还描绘了作者的闲适生活。他在十四五岁的时候,无所事事地抱着琵琶,寻找着自己的乐趣。他在阶上摇铜钱,下到阶下行走,回忆起早年与他人的相识,留下了深深的思念之情。最后,作者反问自己,现在已经过去了那么久,更何况到了现在呢?通过这样的描写,诗词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过去岁月的怀念之情。

赏析:
《望江南·江南柳》运用细腻的描写手法,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和时光的感慨。诗中的江南柳和黄莺成为表达情感的象征,柳树的嫩叶和黄莺的嫌弃展示了人与自然之间微妙的关系。通过描述柳树和黄莺,表现了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珍视。

诗词中的琵琶、阶上簸钱等元素则勾勒出作者闲适自得的生活状态,传递出一种宁静和怀旧之情。最后的反问句则呼应了时光的流逝和对逝去岁月的思念之情,引发读者对生命短暂和时光无情的深思。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展现了复杂的情感和意境,通过对自然的描绘和对个人经历的回忆,唤起读者对生命和时光的反思。它表达了欧阳修对自然和人生的深情追思,同时也让读者感受到时间的流转和岁月的沉淀。

  • 《踏云行》

    男女虽亲,死生难躲。浮名浮利浮云朵。万缘一*恰如无,长生路上修仙果。玉户频开,金关紧锁。灵珠里面持经课。功成轻举踏云行,大罗

  • 《和乐天柘枝》

    柘枝本出楚王家,玉面添娇舞态奢。松鬓改梳鸾凤髻,新衫别织斗鸡纱。鼓催残拍腰身软,汗透罗衣雨点花。画筵曲罢辞归去,便随王母上烟霞。

  • 《送逊监淮西酒并示诸任二首》

    畴昔南迁海上雷,艰难唯与汝同来。再从龙尉茅丛底,旋卜云桥荔子堆。相与闭门寻旧学,谁言复出理官醅。乘田委吏先师事,莫学陶翁到即回。

  • 《偈颂一百零二首》

    良宵正月一,日从东畔出。照见耆阇峰,回环指□中。坐断石桥路,凡圣无回互。佛祖生冤家,相逢若稻麻。雪消春雨过,碓觜也生花。

  • 《和宋子京召还学士院》

    暮召三山峻,晨趋一节回。乍维青雀舫,还直右银台。陟降丹涂密,论思武帐开。欲谈当世务,元藉轶群才。

  • 《高宗皇帝挽词》

    仓猝扶宗社,艰危启圣神。英雄归驾御,狂狡愿和亲。泛扫妖氛净,恢张治化新。倦勤三纪外,头白尽遗民。

版权所有©成语大全网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