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北岭远如层,朝云暮雨浓若烝。
楼高百尺见万里,更有底事须来登。
文同(一○一八~一○七九),字与可,号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梓州永泰(今四川盐亭东)人。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进士,初仕邛州军事判官。至和二年(一○五五)调静难军节度判官,嘉祐四年(一○五九)召试馆职。六年,出通判邛州。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改汉州。三年,迁知普州。神宗熙宁三年(一○七○)召知太常礼院。因议新法不合,四年,出知陵州,歷知兴元府、洋州。元丰元年(一○七八)改知湖州。二年,赴任途中卒于陈州,年六十二。文同除诗外尤以墨竹知名,画家称文湖州竹派。后人编有《丹渊集》四十卷,拾遗二卷,附范百禄所撰墓志及家诚之所撰年谱。《宋史》卷四四三有传。 文同诗二十卷,以《四部丛刊》初编影印毛晋汲古阁重刊明万历三十八年吴一标刻《陈眉公先生订正丹渊集》爲底本,参校明万历四十年蒲以怿刊《新刻石室先生丹渊集》(简称新刻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梁山舟校新刻本(简称梁校,藏南京图书馆),及近人傅增湘校汲古阁本(简称傅校,藏北京图书馆)。另辑录集外诗,附于卷末。
《望云楼》是宋代文同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南山北岭远如层,
朝云暮雨浓若烝。
楼高百尺见万里,
更有底事须来登。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站在楼上,远望南山和北岭,观察到云雾的变化。作者以南山和北岭作为远方的象征,表达了自己对远方的向往和思念之情。诗中展现了山川云雾的壮丽景象,以及作者对登高远望的渴望。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了自然景观,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首两句描绘了南山和北岭的远离如层叠的景象,朝云暮雨的浓密程度如同烟火升腾。通过运用这些形象的比喻,作者将自然景观与人的情感联系起来,使诗词更富有意境。
接下来的两句“楼高百尺见万里,更有底事须来登”表达了作者对登高远望的渴望。作者希望登上楼高百尺的云楼,以便观赏更广阔的万里风景。这句话也可以理解为作者对远方事物的探索和追求的呼唤。
整首诗以简短的词句传达了作者对大自然壮丽景色的赞美和对探索未知的向往。通过描绘云雾、山川和高楼,诗词营造了一种宏大、壮丽的氛围,使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对未知世界的渴望。这首诗通过简洁而富有想象力的语言,展示了宋代文人对自然景观的感悟和对人生追求的思考,具有典型的宋代文学特色。
旧时长见挥毫处,修竹幽兰取次分。欲把一竿苕水上,鸥波千顷看秋云。
水澄熊白成壶酒,枫染猩红满路旗。坐待西风迎素月,青天笑我独诗痴。
宜秋门外喜参寻,豪竹哀丝发妙音。金爵日边栖壮丽,彩虹天际卧清深。已烦逸少书陈迹,更属相如赋上林。犹恨真人足官府,不如鱼鸟自飞沉。
如今推也,是子是贼,买帽相头,食鱼去骨。
诗见阳枋一。
一株金染密,数亩碧鲜疏。避暑临溪坐,何妨直钓鱼。斑多筒簟冷,发少角冠清。避暑长林下,寒蝉又有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