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赫三万里,共煮一鼎汤。
蓬茅数椽屋,何处有清凉。
惟有摄心坐,憩此真道场。
清虚无一物,焚灼不能伤。
自我知此趣,两脚不下堂。
人皆笑我拙,我亦笑人狂。
张耒(一○五四~一一一四),字文潜,人称宛丘先生,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生长于楚州淮阴(今江苏淮阴西南)。爲诗文服膺苏轼,与黄庭坚、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神宗熙宁六年(一○七三)进士,授临淮主簿。元丰元年(一○七八),爲寿安尉。七年,迁咸平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以太学录召试馆职,歷秘书丞、着作郎、史馆检讨。元祐末,擢起居舍人。哲宗亲政,以直龙图阁学士出知润州,未几,改宣州。绍圣三年(一○九六),管勾明道宫。四年,坐党籍落职,谪监黄州酒税。元符二年(一○九九),改监復州酒税。徽宗即位,起通判黄州,迁知兖州,召爲太常少卿,出知颍州、汝州。崇宁元年(一一○二),因党论復起,贬房州别驾,黄州安置。五年,归淮阴。大观二年(一一○八)居陈州,政和四年卒,年六十一。有《柯山集》五十卷(另有拾遗十二卷、续拾遗一卷),《张右史文集》六十卷,《宛丘先生文集》七十六卷。《宋史》卷四四四有传。张耒诗,前二十五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柯山集》爲底本;第二十六卷至三十一卷以清光绪广东广雅书局重印武英殿聚珍版《柯山集》附录“拾遗”(陆心源辑)、“续拾遗”爲底本。参校明小草斋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草斋本,藏北京图书馆)、清康熙吕无隠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吕本,藏北京图书馆)、《四部丛刊》影印旧钞本《张右史文集》(简称丛刊本)、民国十八年(一九二九)田毓璠校勘重印粤本《柯山集》(简称田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三十二、三十三卷。
《畏暑不出》是宋代张耒所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赫赫三万里,共煮一鼎汤。
蓬茅数椽屋,何处有清凉。
惟有摄心坐,憩此真道场。
清虚无一物,焚灼不能伤。
自我知此趣,两脚不下堂。
人皆笑我拙,我亦笑人狂。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于炎热夏天的厌倦和对清凉的向往,以及他对于宁静修身的追求。作者通过对环境的描绘和自我反思,表达了对尘世烦扰的厌恶和对内心安宁的渴望。
赏析:
诗的开篇写道“赫赫三万里,共煮一鼎汤”,赫赫三万里形容的是酷热的夏天,而“共煮一鼎汤”则暗示了众人共同承受高温的苦痛。接下来的两句“蓬茅数椽屋,何处有清凉”,表达了作者对于清凉之地的向往,却发现周围环境都是简陋而没有清凉可寻。
然后,诗人表达了一种对于内心宁静的追求,“惟有摄心坐,憩此真道场”,他通过专注于内心的修养,找到了真正的道场,这里是一个可以休憩和平静思考的地方。接下来的两句“清虚无一物,焚灼不能伤”,表达了在这个清净的心境中,一切尘世的烦恼都被烧尽,无法伤害到内心。
最后两句“自我知此趣,两脚不下堂。人皆笑我拙,我亦笑人狂”,表达了作者对于内心追求的自我认知和坚持。他明白自己所追求的宁静与众不同,不受世俗的眼光所左右,即使被人嘲笑,他也会坚守自己的信念,并笑看他人的狂妄。
整首诗词通过对环境和内心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于炎热夏天的厌倦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态度和坚守内心信念的勇气。
东错侯,自言安,仙华玉寿浮云端。绣窗锦幔飘蜚仙,丹青美女侍七贤。侍七贤,奏笙歌。笙歌逸响哀怨多。苑中花木费绮罗。我欲逾城城有围,原作双黄鹤,栖瑶池。栖瑶池,辟尘垢,至尊屠肉,潘妃酤酒。石头江上龙驹走,三月松紧风吊杨柳。
姮娥伴侣,降人世,天与长生仙箓。五色云开浮瑞霭,中有西真眉目。贤德家风,艳容天赋,占尽人间福。长庚明月,誓同千古相逐。开宴香蔼华堂,金杯休诉,好醉蟠桃熟。子子孙孙同上寿,有个人人同祝。两鬓春风,一钗香雾,长与瑶池绿。更祈眉寿,愿如南山松竹。
逝矣斑骓罥落花,前村茅店即吾家。小桥报有人痴立,泪泼春帘一饼茶。
横浦云亡后,斯文付此贤。命其随道丧,学又绝心传。河洛湮来派,西州忆旧缘。伤心耆老尽,挥泪对霜天。
先贤平易以观诗,不晓尖新与崛奇。若似后儒穿凿说,占人字字总堪疑。
十年落泊竟何成,人事纷纷几废兴。今日扁舟淮上去,青山似与客相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