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上繁星五鼓初,江臬申祷访精庐。
林回半隐翔鸳刹,野阔平飞画隼旟。
十地真容陪合掌,百城甘澍待随车。
先秋闵雨农心乐,宜在麟编直笔书。
宋庠(九九六~一○六六),字公序,原名郊,入仕后改名庠。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后徙安州之安陆(今属湖北)。仁宗天圣二年(一○二四)进士,初仕襄州通判,召直史馆,歷三司户部判官、同修起居注、左正言、翰林学士、参知政事、枢密使,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深爲仁宗亲信。庆历三年(一○四三)因其子与匪人交结,出知河南府,徙知许州、河阳。不久召回任枢密使,与副使程戡不协,再出知郑州、相州。英宗即位,改知亳州,以司空致仕。治平三年卒,年七十一。謚元献。宋庠与其弟祁均以文学知名,有集四十四卷,已散佚。清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辑得宋庠诗文,编爲《元宪集》四十卷。事见王珪《华阳集》卷四八《宋元宪公神道碑》,《宋史》卷二八四有传。 宋庠诗,以武英殿聚珍版丛书《元宪集》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及诸书散见的宋庠诗,编定十四卷。另辑得集外诗七首,附于卷末。
《未晓出城陪州长考功李员外祷雨大悲禅刹》是宋代文人宋庠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城上繁星五鼓初,
江畔祈雨访精庐。
林中回响隐翔鸳刹,
原野广阔平飞画隼旟。
十地真容伴随合掌,
百城渴望雨露随车。
初秋时节农人心中欢乐,
正宜在文书中描绘此景。
诗意:
这首诗以城上星光繁盛的夜晚为开篇,时间已经到了清晨五鼓,黎明即将来临。诗人向江边的精舍前去祈雨,希望能得到降雨的恩赐。在林中回响着隐约的鸟鸣声,仿佛在飞翔的画面中可以看到鹞子的旗帜在广阔的原野上飘扬。十地真身的佛像伴随着合十的手势,一同祈祷雨水的降临,百姓们渴望雨露的滋润,期待随着车队而来。初秋的时候,农人们的心中充满了欢乐和希望,这景象正好适合用文书来描绘。
赏析:
这首诗词以城市和自然景观为背景,展现了人们对雨水的渴望和对丰收的期盼。诗人通过描绘城上星光璀璨和清晨的时刻,烘托出一种期待新的一天的氛围。江畔的精舍成为诗人祈雨的目的地,通过祈祷雨水的到来,表达了农人们对于丰收的向往和对自然力量的依赖。林中鸟鸣的回响和广阔的原野上飞翔的旗帜营造出一幅生机盎然的景象,给人以希望和喜悦的感觉。诗中出现的十地真容和百城的期待,展示了人们对于丰收的渴望之情。而初秋的时节,更是农人们心中欢乐的时刻,同时也是诗人描绘这一景象的最佳时机。通过将这些元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诗人创造了一幅美丽而充满诗意的画面,表达了对雨水的渴望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这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优美的语言,将人们对于雨水和丰收的渴望表达得淋漓尽致。诗人通过城市和自然景观的对比,展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紧密联系,并呼唤着自然的恩赐。同时,诗中也透露出对于和谐社会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词以宛转婉约的笔调,将自然景观与人情世故巧妙地结合起来,给人以美好的联想和深刻的思考。
故山萝蔓锁云扉,几夕扁舟已梦归。莲社招贤移岁月,芝岩编句满珠玑。金刀拥雪新彫鬓,香祴欺兰旧赐衣。后夜吴门对霜月,怀师馀意在琴徽。
不向新安去,那知江路长。猿声近庐霍,水色胜潇湘。驿路收残雨,渔家带夕阳。何须愁旅泊,使者有辉光。
北风吹雨雪,举目已凄凄。战鬼秋频哭,征鸿夜不栖。沙平关路直,碛广郡楼低。此去非东鲁,人多事鼓鼙。
兔井桥边鹢首横,过逢仍怯近乡情。路人失喜交头语,邻犬何知掉尾迎。重到云房惊落寞,直须金阙早崇成。百年香火追先志,始信吾宗世济荣。
世已无如假,余犹颇识真。最怜惟稚子,难使学时人。诵即先经传,文须蹈雅驯。纵令竽瑟误,为玉不为珉。
故著青山尽底围,直疑挂起片帆飞。好风忽送潮声近,啼鸟相呼树影归。老去六窗谁是伴,颓然一几自忘机。我初不作京华梦,分取松枝对客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