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闻潮阳吴子野出家》

予昔少年日,气盖里闾侠。
自言似剧孟,叩门知缓急。
千金已散尽,白首空四壁。
烈士叹暮年,老骥悲伏枥。
妻孥真敝履,脱弃何足惜。
四大犹幻座,衣冠矧外物。
一朝发无上,愿老灵山宅。
世事子如何,禅心久空寂。
世间出世间,此道无两得。
故应入枯槁,习气要除拂。
丈夫生岂易,趣舍志匪石。
当为狮子吼,佛法无南北。

作者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作品评述

《闻潮阳吴子野出家》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我年少时充满侠义之气,自认为像剧作中的孟尝君,敲门询问消息便知缓急。千金财富已经耗尽,白发空悬四壁。烈士叹息暮年之时,老马悲伤丢弃的马厩。妻儿真的不再依靠我,抛弃了的衣履又有何可惜。四大皆为虚妄的座位,衣冠也只是外在的物质。一朝获得了无上的发现,愿意老去的时候在灵山修行。世间的事情孩子们如何理解,我的禅心早已空寂。在世间中脱离世间,这种道路没有两个不同的收获。所以应该进入荒凉的世界,摒除习气。作为一个真正的男子汉生活并不容易,追求志向不能像石头般固执。应当高呼狮子的吼声,佛法没有南北之分。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苏轼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禅修道路的追求。诗中通过描绘自己年少时的侠义之气,以及随着岁月的流逝而面对的财富耗尽、孤独和对世俗欲望的割舍,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世间名利的虚幻。苏轼希望能够摆脱尘世的束缚,追求内心的宁静和境界的提升,进入禅修的境地。

赏析:
这首诗词以苏轼自身的经历为背景,展示了他对人生追求的转变和对佛法道路的向往。诗中通过对过去侠义之气的回忆,以及对财富、地位和家庭的舍弃,表达了对名利和物质欲望的超越。苏轼希望通过禅修的修行,摆脱世间的束缚,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超越世俗的境界。

诗中使用了对比和象征的手法,如将烈士叹息暮年与老马悲伤丢弃的马厩相对照,突出了岁月流转和世俗的虚妄。作者还用“四大犹幻座”和“衣冠矧外物”来形容世俗的权势和装饰,强调它们的虚幻和无足轻重。最后,苏轼提到了“狮子吼”和“佛法无南北”,表达了对佛法境界的追求和超越世俗的决心。

整首诗词既展现了苏轼个人的人生感悟,也折射出了宋代士人对于名利与超脱的思考。它以简练而富有意境的语言,表达了对禅修道路的向往和对世俗欲望的超越,具有深刻的哲理和审美价值《闻潮阳吴子野出家》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我曾经年少时充满侠义之气,自比剧作中的孟尝君,敲门便知缓急。千金已经散尽,白发空悬四壁。烈士叹息暮年之际,老马悲伤伏枥。妻儿真的不再依靠我,抛弃的衣履又算什么。四大皆为幻化的座位,衣冠也只是外物。一朝获得了无上的发现,愿意老去时在灵山修行。世事对子如何,禅心久已空寂。世间出世间,这条道路没有两个收获。所以应该进入荒凉之地,摒除旧有的习气。作为一个真正的男子汉生活并不容易,追求志向不能像石头一样固执。当要像狮子一样咆哮,佛法没有南北之分。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苏轼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禅修道路的追求。诗中通过描绘自己年少时的侠义之气,以及随着岁月的流逝而面对的财富耗尽、孤独和对世俗欲望的舍弃,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世俗名利的虚幻。苏轼希望能够超越尘世的束缚,追求内心的宁静和境界的提升,进入禅修的境地。

赏析:
这首诗词以苏轼自身的经历为背景,展示了他对人生追求的转变和对佛法道路的向往。诗中通过对过去侠义之气的回忆,以及对财富、地位和家庭的舍弃,表达了对名利和物质欲望的超越。苏轼希望通过禅修的修行,摆脱世俗的束缚,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超越世俗的境界。

诗中使用了对比和象征的手法,如将烈士叹息暮年与老马悲伤伏枥相对照,突出了岁月流转和世俗的虚幻。作者还用“四大皆为幻化的座位”和“衣冠也只是外物”来形容世俗的权势和装饰,强调它们的虚幻和无足轻重。最后,苏轼提到了“狮子一样咆哮”和“佛法没有南北之分”,表达了对佛法境界的追求和超越世俗的决心。

整首诗词既展现了苏轼个人的人生感悟,也折射出了宋代士人对于名利与超脱的思考。它以简练而富有意境的语言,表达了对禅修道路的向往和对世俗欲望的超越,具有深刻的哲理和审美价值。

  • 《虞美人》

    芭蕉滴滴窗前雨。望断江南路。乱云重叠几多山。不似倦飞鸥鹭、便知还。角声更听谯门弄。夜夜思归梦。鄱江楼下水含漪。孤负钓滩烟艇、绿蓑衣。

  • 《满庭芳》

    鳞甲何多,羽毛无数,悟来佛性皆同。世人何事,刚爱口头浓。痛把群生割剖,刀头转、鲜血飞红。〔□□□〕,零炮碎炙,不忍见渠侬。喉咙。才咽罢,龙肝凤髓,毕竟无踪。谩赢得、生前夭寿多凶。奉劝世人省悟,休恣意、激恼阎翁。轮回转,本来面目,改换片时中。

  • 《暮春醉中寄李干秀才》

    欢异且交亲,酒生开瓮春。不须愁犯卯,且乞醉过申。折草为筹箸,铺花作锦裀.娇莺解言语,留客也殷勤。

  • 《句》

    莫教独欠赤松游。

  • 《邯郸郡楼晚望》

    新凉泻轩槛,草木带秋声。阔水倒岚影,洗磨刀戟明。百虫暮吟动,一鸟归思轻。晚律骇徂景,羁怀念劳生。去国亦已久,己年今复庚。官仓容雀耗,世路忌蜗争。顾我实荒浪,误抛樵与耕。竹木微迳在,奚独古人行。

  • 《悼王子开五首》

    我昔官房子,长怀忠穆贤。里无行马第,山有卧牛阡。当代三公後,惟君五福全。桐棺远归祔,追旧几潸然。

版权所有©成语大全网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