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不得海阳书,但见诸公论荐渠。
四十二年成夭阏,慈兄岂是泽无馀。
陈宓(一一七一~一二三○),字师復,学者称復斋先生,莆田(今属福建)人。俊卿子。少及登朱熹之门,长从黄榦学。以父荫入仕。宁宗庆元三年(一一九七),调监南安盐税(本集《丁巳选调》)。歷主管南外睦宗院,再主管西外。嘉定三年(一二一○),知安溪县(明嘉靖《安溪县志》卷六)。七年,入监进奏院,迁军器监簿。九年,因建言忤史弥远,出知南康军。任满,改知南剑州,创延平书院。十七年,命知漳州,闻宁宗卒,乞致仕。理宗宝庆二年(一二二六),起提点广东刑狱,未上,主管崇禧观。绍定三年卒,年六十。追赠直龙图阁。有《復斋先生龙图陈公文集》二十三卷等。事见清干隆《福建通志》卷四四,《宋史》卷四○八有传。 陈宓诗,以清抄《復斋先生龙图陈公文集》(藏南京图书馆)爲底本。底本形式尚整饬,但错漏极多,除少量酌校有关书引录,大量明显形误字、别体字径改;涉及文义的误字,改后加校;部分无法确定的错漏,加校。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闻海阳侄讣》是宋代陈宓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近来未曾收到海阳侄儿的书信,只是听说诸位朋友们对他赞扬有加。他仅仅活了四十二年就夭折了,可悲的兄弟啊,他的恩德怎能被遗忘。
诗意:
这首诗词是陈宓哀悼海阳侄儿过早离世的作品。他表达了自己没有收到侄儿的来信,却听闻众人对他的赞美之情。侄儿年纪轻轻就夭折,陈宓感到悲痛,同时也表达了对侄儿恩德不会被遗忘的思念之情。
赏析:
这首诗词以哀思之情抒发了陈宓对海阳侄儿的思念和悲痛之情。通过描写自己近来未收到侄儿的书信,只是听闻他受到朋友们的赞扬,陈宓将读者引入了一种失去亲人的思绪中。他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侄儿年纪轻轻夭折的悲剧,以及对兄弟的怀念之情。最后一句"慈兄岂是泽无馀"表达了陈宓对侄儿的无尽怀念和对他恩德的珍视,暗示侄儿的美德将永远留在人们心中。整首诗词情感真挚,抒发了作者对亲人的深深思念和对生命脆弱性的思考,引发读者对生命的珍惜和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
能□得从军,清嬴□□□。绮罗徒满目,山水不离心。暂别愁花老,相思倚竹阴。家贫无以养,未可话抽簪。
雄心中夜岂难平,一队旌旗万里行。为国许身增慷慨,逢人说剑转平明。尊前白发怀南浦,马上青山过楚城。从此海邦多治略,好听歌诵快舆情。
响深涧,思啼猿。暗入蘋洲暖,轻随柳陌暄。澹荡乍飘云影,芳菲遍满花源。寂寞春江别君处,和烟带雨送征轩。
悔别故山远,愁行归路迟。云峯杂满眼,不当隐沦时。
練江诗酒社,聚散十年春。君作并州客,身为绛县人。一牛甘送老,五马未全贫。出处嗟殊异,相思意谷真。
才生申十日,便小春时候。硕果已含生,一缕微阳透。贞固见天机,寿脉滋培厚。菊後早梅前,不尽长生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