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年蚕老古乏食,采遍山桑无处觅。
救饥恨不到口头,略无拣择和枝吃。
今年叶亦未为荒,稍罗粉米寻山桑。
掉头不肯吃,大似向来藜藿肠。
山中连遭岁事恶,饿羸颠倒填沟壑。
草根拔尽不能充,往往珍羞视藜藿。
屈指于今能几时,日前仅饱非有余。
问着只要青稈米,薄贱粟麦如沙泥。
马鸣不应也时样,学尔愚氓恶情状。
天公嗔尔警尔深,饱时忘却饥时心。
钱时(一一七五~一二四四),字子是,学者称融堂先生,淳安(今属浙江)人。早年从杨简学,爲朱熹所重。江东提刑袁甫作象山书院,延主讲席。理宗嘉熙元年(一二三七),以布衣召见,赐进士出身,授秘阁校勘,预修国史。后辞归,居乡蜀阜玉屏街北山之冈,创融堂书院。淳祐四年卒,年七十。有《蜀阜集》十八卷(《千顷堂书目》卷二九)等,已佚。今存民国十六年徐氏刻《蜀阜存稿》三卷。事见本集卷首《融堂先生行实》,《宋史》卷四○七《杨简传》附。 钱时诗,以《蜀阜存稿》爲底本,酌校他书引录。编爲二卷。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闻里中蚕饥不肯食山桑成长句》是宋代诗人钱时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听说闺中的蚕儿因饥饿而不愿吃山桑的叶子,它们成长的句子是这样的。
诗意:
这首诗词以蚕儿的饥饿和对食物的选择性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蚕儿们的关切和同情之情。诗中描绘了蚕儿们面临的困境和他们的困苦生活,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社会贫困人民的关注和对社会不公的批判之情。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蚕儿们面对饥饿时的困境。蚕儿们因为往年食物短缺,采遍山桑也找不到食物,于是他们不得不忍受饥饿,甚至连救饥的食物都不加选择地吃。诗中还描述了今年的山桑叶子不算稀缺,但蚕儿们却不愿吃,因为他们饱受饥饿的折磨,对食物已经产生了厌恶感。作者通过蚕儿们的遭遇,间接地抨击了社会上的贫困和不公现象,表达了对社会弱者命运的关切和愤怒。
整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富有力量的语言,准确地描绘了蚕儿们的饥饿和困境,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社会不公和贫困现象的批判。这首诗词虽然字数不多,但通过形象生动的描写,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蚕儿们的痛苦和无奈,同时也引发了对社会现象的思考。这种简洁而有力的表达方式,使得诗词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给人以深深的思考和感慨。
芭蕉滴滴窗前雨。望断江南路。乱云重叠几多山。不似倦飞鸥鹭、便知还。角声更听谯门弄。夜夜思归梦。鄱江楼下水含漪。孤负钓滩烟艇、绿蓑衣。
鳞甲何多,羽毛无数,悟来佛性皆同。世人何事,刚爱口头浓。痛把群生割剖,刀头转、鲜血飞红。〔□□□〕,零炮碎炙,不忍见渠侬。喉咙。才咽罢,龙肝凤髓,毕竟无踪。谩赢得、生前夭寿多凶。奉劝世人省悟,休恣意、激恼阎翁。轮回转,本来面目,改换片时中。
欢异且交亲,酒生开瓮春。不须愁犯卯,且乞醉过申。折草为筹箸,铺花作锦裀.娇莺解言语,留客也殷勤。
莫教独欠赤松游。
新凉泻轩槛,草木带秋声。阔水倒岚影,洗磨刀戟明。百虫暮吟动,一鸟归思轻。晚律骇徂景,羁怀念劳生。去国亦已久,己年今复庚。官仓容雀耗,世路忌蜗争。顾我实荒浪,误抛樵与耕。竹木微迳在,奚独古人行。
我昔官房子,长怀忠穆贤。里无行马第,山有卧牛阡。当代三公後,惟君五福全。桐棺远归祔,追旧几潸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