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心渊明名尔菊,却来紫陌换青铜。
东篱采采知何处,岂不包羞负此翁。
杜范(一一八二~一二四五),初字仪甫,改字成己(《漫塘集》卷一九《杜成己字序》,《宋史》本传作成之),学者称立斋先生,黄巖(今属浙江)人。宁宗嘉定元年(一二○八)进士,调金坛尉,再调婺州司法参军。理宗绍定三年(一二三○),爲主管户部架阁文字。端平元年(一二三四),授军器监丞。累迁监察御史。以劾郑清之,出爲江东提点刑狱。嘉熙二年(一二三八)知宁国府。四年,迁权吏部侍郎兼侍讲,改礼部尚书兼中书舍人。淳祐二年(一二四二),擢同签书枢密院事,四年,迁同知枢密院事。五年卒,年六十四,謚清献。有《清献集》十九卷。事见清同治吴县孙氏刻《杜清献公集》卷首黄裳《戊辰修史丞相杜范传》,《宋史》卷四○七有传。 杜范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明刻《杜清献公集》(简称明本,藏日本静嘉堂文库),并酌校《两宋名贤小集·清献集》(简称名贤集)。明本多出底本之诗及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问渊明菊》是宋代诗人杜范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世间人们称赞渊明的名字,然而你却来到紫陌上换了青铜。东边篱笆上的菊花采摘得纷纷扬扬,你难道不以此自豪吗?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对杜甫的景仰和敬意。诗中的“渊明”指的是杜甫,他是唐代伟大的诗人,被誉为“诗圣”。杜范在诗中表达了对杜甫的崇敬之情,并以菊花的形象来比喻杜甫的高尚品质和卓越才华。
赏析:
杜范通过菊花这一意象,展示了杜甫的卓越才华和高尚品质。菊花在诗词中常被用来象征坚贞不屈的品格和高洁的人格。杜范将菊花与杜甫联系在一起,通过对菊花的赞美来抒发自己对杜甫的敬仰和景仰之情。
诗中的“紫陌换青铜”一句,暗喻杜甫通过自己的才华和作品,超越了时代的赞美和荣誉,犹如用青铜铸造了永恒的辉煌。这种比喻形象地表达了杜甫在文学上的成就与价值,以及他对后世的影响力。
最后两句“东篱采采知何处,岂不包羞负此翁”,表达了诗人对杜甫的赞叹之情。诗人不禁感叹,这些美丽的菊花在东边的篱笆上采摘得这样纷纷扬扬,难道杜甫不因此而引以为傲吗?这种语气带有一种自豪和敬佩之意,同时也表达了杜甫的谦逊和不屑名利的品质。
总之,这首诗词以菊花为象征,通过对杜甫的赞美和景仰,展示了杜甫的卓越才华和高尚人格,表达了诗人对他的崇敬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真正的才华和品格的追求和崇尚。
多病逢迎少,闲居又一年。药看辰日合,茶过卯时煎。草长晴来地,虫飞晚后天。此时幽梦远,不觉到山边。
玉色高人之洁,虬髭烈士之刚。可与此群鼎立,偃然傲睨冰霜。
褭雨拖风不自持,全身无力向人垂。玉纤折得遥相赠,便似观音手里时。
有马骨堪惊,无人眼暂明。力穷吴坂峻,嘶苦朔风生。逐逐怀良御,萧萧顾乐鸣。瑶池期弄影,天路拟飞声。皎月谁知种,浮云莫问程。盐车今愿脱,千里为君行。
恨我无酒,负尔一醉。酌兹寒泉,兀尔忘睡。
去春曾与客,携手过桥来。寺阴松极美,坞深桃不开。红尘万里去,白首一年回。净洗旷轩眼,雪天间看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