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高夜鸣筝,声从绮窗来。
随风更迢递,萦云暂徘徊。
余音若可玩,繁弦互相催。
不见理筝人,遥知心所怀。
宁悲旧宠弃,岂念新期乖。
含情郁不发,寄曲宣余哀。
一弹飞霜零,再抚流光颓。
每恨听者稀,银甲生浮埃。
幽幽孤凤吟,众鸟声难谐。
盛年嗟不偶,况乃容华衰。
道同符片诺,志异劳百媒。
栖栖墙东客,亦抱凌云才。
刘子翚(一一○一~一一四七)字彦沖,号病翁,崇安(今属福建)人。韐仲子。以荫补承务郎,辟爲真定府幕属。高宗建炎四年(一一三○),通判兴化军(本集卷五《送张当世序》)。后以疾退居故乡屏山,学者称爲屏山先生,朱熹尝从其问学。绍兴十七年卒,年四十七。遗着由其子玶编爲《屏山集》二十卷,胡宪爲之序,朱熹跋。《宋史》卷四三四有传。 刘子翚诗,以明正德七年刘泽刻本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道光十八年李廷钰秋柯草堂刊本(简称李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闻筝作》是宋代诗人刘子翚的作品。这首诗以夜晚听筝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考。
诗人描述了月高夜晚,筝声从美丽的窗户中传来。筝声随风飘荡,回旋不定,像云彩一样缭绕徘徊。余音绕梁,犹如可以玩赏的美妙音乐,琴弦纷纷相互催动。虽然看不见演奏筝曲的人,但从远处可以感知到他内心的情感。
诗人不愿意悲伤旧时的宠爱被抛弃,也不去思念新的期许被拒绝。他内心充满了含蓄的情感,通过曲调表达出他内心的哀愁。一次次弹奏,音符如霜花飘零,再次抚弄时,光阴已逝。诗人常常感到遗憾,因为几乎没有人能欣赏他的音乐,只有银甲生尘埃的孤凤在幽幽地吟唱,与其他鸟儿的声音难以和谐。
诗人感叹自己正值盛年,却与命运不合,容颜逐渐衰老。他有才华,但志向却不得志,努力却无人理解。他孤居东墙,如同一位凌云之士,怀抱着远大的抱负。
这首诗以深沉、忧郁的笔调展示了刘子翚的心境。诗人通过描述夜晚听筝的情景,抒发了自己对于生活中挫折与孤独的感受。诗中的筝声、月光和孤凤等意象,与诗人内心的愁思相呼应,形成了一幅意境深远、富有禅意的画面。
中夜不成寐,屋梁落月空。揽衣惊鼠散,看剑炙灯红。吾道空山里,年华细雨中。故人有傲吏,相忆兴还同。
故侯将我到山中,更上西峰见远公。共问置心何处好,主人挥手指虚空。
高淡清虚即是家,何须须占好烟霞。无心于道道自得,有意向人人转赊。风触好花文锦落,砌横流水玉琴斜。但令如此还如此,谁羡前程未可涯。
洞门千尺挂飞流,玉碎珠联冷喷秋。今古不知谁卷得,绿萝为带月为鉤。
藩宣秉戎寄,衡石崇势位。年纪信不留,弛张良自愧。樵苏则为惬,瓜李斯可畏。不顾荣官尊,每陈丰亩利。家林类岩巘,负郭躬敛积。忌满宠生嫌,养蒙恬胜智。疏钟皓月晓,晚景丹霞异。涧谷永不谖,山梁冀无累。颇符生肇学,得展禽尚志。从此直不疑,支离疏世事。
满院松桂阴,日午却不知。山人睡一觉,庭鹊立未移。出檐趁云去,忘戴白接z5.书眼若薄雾,酒肠如漏卮。身外所劳者,饮食须自持。何如便绝粒,直使身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