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柱题名墨未乾,南州坐布政条宽。
岭云路隔梅欹驿,使驿秋归柳拂鞍。
建礼侵晨趋冉冉,明光赐对佩珊珊。
颍川此召行闻拜,冠頍凝尘俟一弹。
欧阳修(一○○七~一○七二),字永叔,号醉翁,晚又号六一居士,卢陵(今江西吉安)人。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进士,初仕西京留守推官。景祐元年(一○三四),召试学士院,充馆阁校勘。三年,因范仲淹事切责谏官高若讷,降爲峡州夷陵令。四年,移干德令。宝元二年(一○三九),迁武成军判官。康定元年(一○四○),復馆阁校勘。庆历三年(一○四三),知谏院,擢同修起居注,知制诰。四年,爲河北都转运使。五年,庆历新政失败,因力爲新政主持者范仲淹、韩琦、杜衍等申辩,贬知滁州,徙扬州、颍州。至和元年(一○五四),权知开封府。五年,拜枢密副使。六年,进参知政事。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罢爲观文殿学士,转刑部尚书知亳州。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徙知青州,因反对青苗法,再徙蔡州。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五年,病逝颍州汝阴,年六十六。謚文忠。有《欧阳文忠公集》。又撰有《新唐书》、《新五代史》等。《宋史》卷三一九有传。宋胡柯编有《庐陵欧阳文忠公年谱》。 欧阳修诗,以《四部丛刊》影元本《欧阳文忠公集》(一百五十三卷、附录五卷)爲底本。参校宋庆元二年周必大刻本(卷三至卷六缺,简称周本,藏北京图书馆)、宋刻本(存《居士集》五十卷,有校,简称宋刻、宋刻校,藏北京图书馆)及明正统刻《居士集》(有元曾鲁考异,简称曾本、曾本校)。底本繫年原注目录下,今移至正文题下。底本孙谦益等所作校记,除删去少数异体字校外,皆予保留;卷末所附考证及续添校记,亦以续校名义补入正文。另辑得集外诗句,附于卷末。
《闻朱祠部罢浔州归阙》是宋代欧阳修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汉柱题名墨未干,
南州坐布政条宽。
岭云路隔梅欹驿,
使驿秋归柳拂鞍。
建礼侵晨趋冉冉,
明光赐对佩珊珊。
颍川此召行闻拜,
冠頍凝尘俟一弹。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欧阳修在浔州任职期间,接到朝廷的召回,准备离开浔州返回京城的情景。诗中通过描写自然景物和行程中的细节,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感慨和对朝廷的忠诚之情。
赏析:
诗的开头两句“汉柱题名墨未干,南州坐布政条宽”,描述了欧阳修在浔州的官职,他的名字刚刻在官衙的柱子上,而他的布政使职位也很重要。接着,诗人描绘了岭云和梅欹驿,这是他离开浔州的路程中的两个地方。岭云是山中的云雾,隔开了他与浔州的距离;梅欹驿是他在路上的驿站,秋天回京的时候,柳树拂过马鞍,给他带来了别样的感受。
接下来的两句“建礼侵晨趋冉冉,明光赐对佩珊珊”,描绘了诗人清晨起来,匆匆忙忙准备离开的情景。建礼和明光都是官职的名称,诗人在离开之前还得到了皇帝的赐予,佩戴着珍贵的玉佩。
最后两句“颍川此召行闻拜,冠頍凝尘俟一弹”,表达了诗人听到朝廷的召唤,准备回京拜见皇帝的心情。颍川是欧阳修的故乡,他在这里听到了朝廷的召唤。冠頍是古代官员的服饰,凝尘俟一弹表示诗人等待着一声号令,即将踏上回京的旅程。
整首诗词通过描绘细腻的自然景物和行程中的细节,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感慨和对朝廷的忠诚之情。同时,诗中运用了一些古代官职和仪式的词语,增加了诗词的庄重和仪式感。
撰日瞻景,诚陈乐张。礼容秩秩,羽舞煌煌。肃将涤濯,祗荐芬芳。永锡繁祉,思深飨尝。
绿云浮面味回长,每饮疑兼盛德香。不独蠲烦优下吏,更容归遗细君尝。
相思何日重相见,山远水偏长。凤弦虽断,鸾胶难接,愁满离肠。最伤情处,鲛绡遗恨,翠靥留香。故人何在,浓阴深院,斜月幽窗。
虚心劲节争萧散。无冬夏、钩阑侧畔。霜风雪色沈沈晚。残不了、细枝纤干。情中意里尘沙恨。试与聆、弦歌急慢。无嫌青翠开青眼。相看似、太原家惯。
千崖盘屈曲,一塔矗空蒙。它处只山好,此中兼水洪。纵观疑犯斗,飞上觉凌风。常恨天难近,今朝路已通。
东皋纵遐目,生意良自多。鱼跃喜冰释,鸟语乘春和。芳兰馥余荄,名花眩乔柯。倦客独无依,奈此庶物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