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五峰岩》

开到荼醾春事阑,又寻杖履看青山。
人行瘦石枯藤上,路入蛮风瘴雨间。
佛地平分天界限,道场元属鬼门关。
野僧不会游人意,日未晡时及早还。

作者介绍

胡仲弓,字希圣,号苇航,清源(今福建泉州)人。仲参兄。生平不见记载,据集中诗知其二赴春闱始中进士,初官县令,未几即以言事被黜。继爲绍兴府掾、粮料院官(《心泉学诗稿》卷四《寄胡苇航料院》),时间约在理宗宝祐六年(一二五八)前后(《戊午天基节口号》)。后弃官,以诗游士大夫间。有《苇航漫游稿》,已佚。《江湖后集》卷一二收其诗一百六十余首。清四库馆臣又据《永乐大典》辑爲《苇航漫游稿》四卷。 胡仲弓诗,前四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江湖后集》中之诗,以顾氏读画斋刊《南宋群贤小集》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编爲第五卷。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五峰岩》是宋代胡仲弓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开到荼醾春事阑,
又寻杖履看青山。
人行瘦石枯藤上,
路入蛮风瘴雨间。
佛地平分天界限,
道场元属鬼门关。
野僧不会游人意,
日未晡时及早还。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僧人在五峰岩中的旅行情景。春天的事情已经结束,但作者仍然漫步在青山之间。人们行走在瘦弱的石头和干枯的藤蔓上,走过一条通往荒蛮地带的道路,这里充满着恶劣的风和疾病肆虐的雨。佛地和天界的界限被平等地划分,而道场则属于鬼门关。野僧不了解人们的心意,因此在太阳未到中天之前就早早地回去了。

赏析:
《五峰岩》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人物情感,展示了胡仲弓独特的诗性和思考方式。诗中的五峰岩被赋予了一种荒凉、幽寂的氛围,与作者内心的孤独和迷茫相呼应。通过描述人行走在瘦弱的石头和干枯的藤蔓上,以及蛮风瘴雨的环境,诗中营造了一种压抑和艰难的氛围,体现了人与自然环境的对抗与融合。

诗中的佛地平分天界限和道场属于鬼门关的描写,暗示了世间的种种界限和困境。佛地平分天界限表明佛教中的平等思想,而道场属于鬼门关则暗示着人们在修行道路上所面临的挑战和考验。

最后两句表现了野僧的孤独和无法理解人们心意的境况。野僧在日未晡时就匆匆离去,这种行为既可能是出于对自然环境的顾虑,也可以理解为对人世间繁杂事务的远离。这种离去展示了作者对尘世的疏离和对人情世故的无奈。

整首诗以平淡、深沉的语言描绘了五峰岩中的景象,融入了胡仲弓独特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通过对自然与人生的交融与对界限和境遇的思考,诗词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情怀和对人生矛盾与困境的思索。

  • 《雪梅·其二》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 《张楂翁自凤阳还钱唐赋此以寄》

    一别于今又五年,关河风雨梦相牵。羡君老有惊人术,愧我贫无使鬼钱。淮雁南来斜作字,楚江东下直如弦。子云罢献《长杨赋》,头白归来草《太玄》。

  • 《两朱阁-刺佛寺浸多也》

    两朱阁,南北相对起。借问何人家,贞元双帝子。帝子吹箫双得仙,五云飘飖飞上天。第宅亭台不将去,化为佛寺在人间。妆阁伎楼何寂静,柳似舞腰池似镜。花落黄昏悄悄时,不闻歌吹闻钟磬。寺门敕榜金字书,尼院佛庭宽有馀。青苔明月多闲地,比屋疲人无处居。忆昨平阳宅初置,吞并

  • 《踏莎行》

    香罢宵薰,花孤昼赏。粉墙一丈愁千丈。多情春梦苦抛人,寻郎夜夜离罗幌。好句刊心,佳期束想。甫愁春到还愁往。消魂细柳一时垂,断肠

  • 《端午帖子·太上皇后阁》

    聚远楼头面面风,冷泉亭下水溶溶。人间炎热何由到,真是瑶台第一重。

  • 《和宋中道喜至次用其韵》

    予从江南来,见子东浦榛。问子何不治,子兄游洛濒。子素乐文字,而复养慈亲。去年始升朝,差差陪缙绅。今也与吾肩,行立笑语频。未经鬓发改,喜预班缀新。思如曩时会,浩饮不计巡。往谒持约史,文辞媿彬彬。谓将一乘粟,欲敌千箱囷。然而泽中蛇,时得龙一鳞。况复周孔教,幸逢

版权所有©成语大全网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