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堆溪上水平堤,绛瓦参差半掩扉。
我与圣公俱客寓,人传帝子尚灵威。
胜缘龃龉三重障,志士辛勤十载归。
花木禅房都不见,但余蝙蝠昼群飞。
范成大(一一二六~一一九三),字至能,号石湖居士,吴(今江苏苏州)人。高宗绍兴二十四年(一一五四)进士,除徽州司户参军。三十二年,入监太平惠民和剂局。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爲编类高宗圣政所兼勅令所检讨官。干道元年(一一六五),累迁着作佐郎。二年,除吏部员外郎,爲言者论罢。三年,起知处州。五年,除礼部员外郎兼崇政殿说书,兼国史院编修官。六年,以起居郎假资政殿大学士使金。使归,迁中书舍人,同修国史及实录院同修撰。七年,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使。淳熙二年(一一七五),除四川安抚制置使。四年召对,权礼部尚书。五年,拜参知政事,寻罢。七年,知明州兼沿海制置使。八年,知建康府(《景定建康志》卷一四))。十年,以疾奉祠。十五年,起知福州,未赴。光宗绍熙三年(一一九二)加资政殿大学士知太平州。四年卒,年六十八。有《石湖大全集》一百三十六卷(《宋史·艺文志》),已佚。今传《石湖居士诗集》三十四卷,及《吴郡志》、《揽辔录》、《骖鸾录》、《桂海虞衡志》、《吴船录》等。事见《周文忠公集》卷六一《范公成大神道碑》,《宋史》卷三八六有传。 范成大诗,以《四部丛刊》影印清康熙顾氏爱汝堂刊本爲底本。校以明弘治金兰馆铜活字本(简称明本)、康熙黄昌衢藜照楼刻《范石湖诗集》二十卷(简称黄本),并酌采清沈钦韩《范石湖诗集注》(简称沈注)。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乌戍密印寺》
朝代:宋代
作者:范成大
青堆溪上水平堤,
绛瓦参差半掩扉。
我与圣公俱客寓,
人传帝子尚灵威。
胜缘龃龉三重障,
志士辛勤十载归。
花木禅房都不见,
但余蝙蝠昼群飞。
中文译文:
青堆溪上的水平堤,
红色的瓦片参差半掩着门扉。
我和圣公一同寄居此地,
人们传颂着帝子仍然威严。
胜利的机会被阻隔着三重困难,
志士们辛勤努力了十年才归来。
花木和禅房都已不见,
只剩下我孤独地看蝙蝠在白天群飞。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乌戍密印寺的景象,展现了一种幽静而萧瑟的氛围。诗人范成大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个寺庙的留恋之情。诗中的青堆溪和水平堤,描述了寺庙周围的山水环境,给人一种宁静、静谧的感觉。
绛瓦参差半掩扉,描绘了寺庙建筑的景象,红色的瓦片参差不齐地铺设,门扉半掩,给人一种庄严而神秘的感觉。
诗的第三、四句表达了诗人与圣公一同寄居于此的情景,圣公可能指的是高僧或者尊贵的人物,与诗人共同居住在这个寺庙里。人们传颂着帝子尚灵威,这句描写了帝子的威严和声望。
接下来的两句描述了胜利的机会被三重困难所阻隔,志士们经历了艰辛的努力才得以归来。这里可能暗指了一些历史事件或个人经历,表达了诗人的坚韧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最后两句以花木禅房不见,只余蝙蝠昼群飞作结,呈现了一种凄凉的景象。禅房和花木象征着宁静和生机,它们的消失暗示着诗人所处的环境已经荒凉贫瘠。蝙蝠昼群飞则引发人们对诗人所处环境的思考与遐想。
整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词语,通过对寺庙景象的描绘和对个人经历的反思,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沉思。它既有对美景的赞美,又有对历史和人生的思考,给人一种深远的意境和思考空间。
病骨那禁暑,衰年更作愁。有风依旧热,初伏几时秋。瓜果谁新饷,馋涎小忍休。金盆井花水,且看玉双浮。
漫郎西笑费三年,故业新闻腹果然。长尘剧谈抽茧绪,短檠细字缀蚕眠。频惊陆海风波梦,未了京尘粥饭缘。後日重来应访旧,五湖烟浪有渔船。
野迥人来少,天平鸟去长。鱼梁四寸罟,樵市五家浆。谷转留寒雾,霞休罢夕阳。不须教目极,即是到回肠。
篱落能相近,渔樵偶复同。苔封三径绝,溪向数家通。犬吠寒烟里,鸦鸣夕照中。时因杖藜次,相访竹林东。
道吾当年不肯道,渐源中路没商量。先师灵骨今犹在,无用扶锹上法堂。
对代勤民岂外轻,声名今已播边亭。风摇铃阁终晨静,雨锁棠阴满地青。赐表殊功宜冕服,荣分从吏亦缇屏。如公学问留闲郡,东壁何人应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