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色津头泫绿,桃花渡口啼红。
一春又负西湖醉,离恨雨声中。
客袂迢迢西塞,余寒翦翦东风。
谁家拂水飞来燕,惆怅小楼东。
卢祖皋(约1174—1224),字申之,一字次夔,号蒲江,永嘉(今属浙江)人。南宋庆元五年(1199)中进士,初任淮南西路池州教授。今诗集不传,遗著有《蒲江词稿》一卷,刊入“彊村丛书”,凡96阕。诗作大多遗失,唯《宋诗记事》、《东瓯诗集》尚存近体诗8首。
卢祖皋于庆元五年(1199年),考取进士,从此便进入仕途。
嘉泰二年(1202),调任两浙西路吴江(今苏州市)主簿,重到吴中。嘉定十一年(1218),因文才卓著,内召临安,主管刑、工部架阁文字。十三年除秘书省正字,十三年三月,任校书郎。十二月,为秘书郎。十四年正月,升著作佐郎。十月,为著作郎兼权司封郎官。十五年正月,直学士院暂代学士职务,起草制诏及其他文稿。九月,迁将作少监,未久逝世,享年51岁,墓葬在杭州西湖名胜“九里云松”(洪春桥以西至灵隐天竺一带)。卢祖皋为楼钥之甥,学有渊源,与永嘉四灵以诗相倡和。卢氏为八百年来温州词宗,宋黄升《中兴以来绝妙词选》卷八评云:“申之乐章甚工,字字可入律吕,浙人皆唱之。有《蒲江词稿》行世”。又《中兴词话》谓其《虞美人。钓雪亭》词“无一字不佳,每一咏之,所谓如行山阴道中,山水映发,使人应接不暇”。周济《宋四家词选目录序论》:“竹屋、蒲江并存盛名。蒲江窘促,等诸自郐;竹屋硁硁,亦凡响耳。”
《乌夜啼》是宋代卢祖皋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柳色津头泫绿,
桃花渡口啼红。
一春又负西湖醉,
离恨雨声中。
客袂迢迢西塞,
余寒翦翦东风。
谁家拂水飞来燕,
惆怅小楼东。
中文译文:
夜色中柳树的绿色沾湿了河头,
桃花在渡口处悲啼成红。
一个春天又把我带入了西湖的醉乡,
离别的忧伤融入雨声之中。
客人的衣袂在遥远的西塞飘摇,
寒意在轻柔的东风中剪刀般地割裂。
是哪家的燕子划过水面飞来,
让我在小楼东望时感到惆怅。
诗意和赏析:
《乌夜啼》描绘了一个夜晚的景象,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情离别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忧伤和无奈。
诗的开篇,诗人以柳树沾湿河头的绿色和桃花在渡口处悲啼成红来描绘景物,展现了夜晚的静谧和寂寞。这里的绿色和红色通过色彩的对比,增强了诗句的意境和情感。
接着,诗人提到自己一春又负西湖醉,表达了他多次经历离别和别离的心情。西湖被视为浪漫诗情的象征,而“负西湖醉”则寓意着诗人被西湖的美景和离别之情所陶醉,并且意味着他在离别中失去了自我。
在下一句中,诗人将离恨与雨声相连,将自己的忧伤与自然景物相融合。雨声的柔和和离别的忧伤相互映衬,表达出诗人内心的无奈和痛苦。
接下来,诗人以客人的衣袂在遥远的西塞飘摇和寒意在东风中剪刀般地割裂来描写夜晚的寒冷和孤寂。这里的形容词“迢迢”和“翦翦”增强了寒冷和凄凉的感觉。
最后两句,诗人以一种向往的情感表达了对归乡和爱人的思念。他提到的燕子飞过水面,给人以希望和温暖的感觉,同时也使他感到了无奈和惆怅。小楼东望的场景让人想象到诗人望着远方,思念着亲人和故乡的情景。
总体来说,《乌夜啼》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个人感情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忧伤和离别之情。诗中运用了色彩、对比和象征等修辞手法,使诗句充满意境和情感。通过细腻的描写,诗人成功地传达了他内心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思考。整首诗抒发了离别之痛、彷徨和对故乡的思念,同时也展现了自然界的变化和寂寞之感。这使得《乌夜啼》成为一首充满诗意和情感的宋代佳作。
去岁辞巢别近邻,今来空讶草堂新。花开对语应相问,不是村中旧主人。
屏障重重翠幕遮。兰膏烟暖篆香斜。相思树上双栖翼,连理枝头并蒂花。敧凤髻,亸乌纱。云慵雨困兴无涯。个中赢取平生事,兔走乌飞一任他。
雨后泥深马费鞭,看来遵陆岂如船。人行滩过无多水,雁带云飞不尽天。束担侵晨离故县,算程明日至临川。长安锺喜何时听,东望犹争路一千。
拂露金舆丹旆转,凌晨黼帐碧池开。南山倒影从云落,北涧摇光写溜回。急桨争标排荇度,轻帆截浦触荷来。横汾宴镐欢无极,歌舞年年圣寿杯。
远近作人天,王城指日边。宰君迎说法,童子伴随缘。到处花为雨,行时杖出泉。今宵松月下,开阁想安禅。
长松瑟瑟摇悲风,方床冷枕鸣秋蛩。短衾客子起孤决,平明归思如春鸿。我家君家各阳羡,梦寐不听闽山钟。自从胡马饮江水,去住彼此随飞蓬。那知万里一樽酒,天云落日聊春容。野林秋净山更远,楼殿突兀藏丹枫。银钩玉筹光照座,高歌大笑声摩空。长亭著鞭莫太早,愁色正在登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