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西江月(八)》

住想修行布施,果报不离天人。
恰如仰箭射浮云。
坠落只缘力尽。
争似无为实相,还须返朴归淳。
境忘情性任天真。
以证无生法忍。

作者介绍

张伯端,字平叔,后改名用诚,号紫阳真人,天台(今属浙江)人。少好学,游歷四方。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应陆诜辟爲四川节度制置使安抚司参议。传说曾遇异人,授金丹药物火候之秘。八年,着《悟真篇》八十一章(《悟真篇》自序)。元丰中留偈而逝。事见《悟真篇注疏》附《直指详说·张真人本末》。《嘉定赤城志》卷三五有传。 张伯端诗,以影印明正统刊《道藏》洞真部方法类《修真十书·悟真篇》五卷本爲底本。参校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悟真篇注疏》(简称注疏本),《道藏》洞真部玉诀类《紫阳真人悟真篇拾遗》(简称拾遗),编爲三卷。

作品评述

《西江月(八)》是宋代诗人张伯端的作品。这首诗词探讨了修行、果报以及返璞归真的主题。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住想修行布施,
果报不离天人。
恰如仰箭射浮云,
坠落只缘力尽。
争似无为实相,
还须返朴归淳。
境忘情性任天真,
以证无生法忍。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修行和善行的重要性以及因果关系。诗人比喻修行和布施的力量,就像向上射击的箭矢一样,能够穿透虚幻的云彩。然而,当力量耗尽时,箭矢会坠落。诗人认为,修行和善行的真谛在于无为而实际存在,我们需要回归本真的状态。在这个状态中,我们忘却了外界的境界,情感和本性可以自由地展现,从而证悟到无生法忍的真理。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哲理。诗人通过比喻的手法,将修行和果报与向上射击的箭矢和浮云相联系。箭矢射中了浮云,象征了修行和善行的果报不离天人,即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关系。然而,诗人提醒人们,虽然修行和善行有力量,但它们的本质是无为而实相的。只有回归本真的状态,忘却外界的境界和束缚,我们才能达到真正的境忘情性任天真的境界,从而证悟到无生法忍的境界。

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表达了修行和回归本真的哲理。它提醒人们修行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获得果报,更是为了达到内心的平静和真实。这首诗词通过对修行和善行的思考,引导人们追求内心的宁静和善良。

  • 《柳梢青(咏海棠)》

    雨过风微。温泉浴倦,妃子妆迟。翠袖牵云,朱唇得酒,脸晕胭脂。年年海燕新归。怎奈向、黄昏恁时。倚遍琼干,烧残银烛,花又争知。

  • 《送殷淑三首》

    海水不可解,连江夜为潮。俄然浦屿阔,岸去酒船遥。惜别耐取醉,鸣榔且长谣。天明尔当去,应便有风飘。白鹭洲前月,天明送客回。青龙山后日,早出海云来。流水无情去,征帆逐吹开。相看不忍别,更进手中杯。痛饮龙筇下,灯青月复寒。醉歌惊白鹭,半夜起沙滩。

  • 《感旧》

    从此音尘各悄然,春山如黛草如烟。泪添吴苑三更雨,恨惹邮亭一夜眠。讵有青马缄别句,聊将锦瑟记流年。他时脱便微之过,百转千回只自怜。

  • 《偈三十五首》

    寻牛须访迹,学道访无心。迹在牛还在,无心道易寻。

  • 《新晴再用似表弟高字韵》

    疏林远野见秋毫,破晓阳乌羽翼高。湖面平於开匣镜,出棱光并发硎刀。闭门听雨宁论日,散策寻冈莫数遭。世上几人能壁俗,簿书堆案想官曹。

  • 《早秋游湖上亭》

    危亭秋尚早,野思已无穷。竹叶一尊酒,荷香四座风。晓烟孤屿外,归鸟夕阳中。渐爱湖光冷,移舟月满空。

版权所有©成语大全网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