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荐荷香翦翦,月行竹影徐徐。
微闻环佩过庭除。
恐是阳台行雨。
玉笋轻笼乐句,流莺夜转诗余。
酒酣风劲露凝珠。
我欲骖鸾归去。
邓肃(一○九一~一一三二),初字至宏,改德恭(《默堂集》卷二○《郑德恭字序》),号栟榈,南剑州沙县(今属福建)人。师事李纲,入太学。徽宗宣和元年(一一一九)作诗讽谏花石纲,诏放归(《宋史》卷二二《徽宗四》)。钦宗嗣位,授鸿胪寺主簿。尝诣金营,留五十日而还。金人立张邦昌,奔赴南京。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守右正言(《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五),不三月凡抗二十疏。会李纲罢相,上疏争之,忤执政,送吏部。绍兴元年(一一三一)主管江州太平观。二年,避寇福唐,以疾卒,年四十二(明万历《栟榈先生文集》附录《栟榈先生墓表》)。有《栟榈集》二十五卷(《宋史·艺文志》作二十六卷)。《宋史》卷三七五有传。 邓肃诗,以明正德罗珊刻《栟榈先生文集》(藏北京图书馆)爲底本,参校明万历刻本(十二卷、附录一卷,残存卷一至七以及附录,简称万历本,藏北京图书馆)、清道光刻本(简称道光本,藏北京图书馆)以及《两宋名贤小集》卷一五一《栟榈诗集》(简称诗集),并酌校清曹琰抄本(简称曹抄,藏北京图书馆)等。底本文字漫漶处,则径据万历本补足。
《西江月(二之二)》是宋代诗人邓肃创作的一首诗词。诗意描绘了夜晚的美景,以及诗人对自然景色和诗词的赞美之情。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风荐荷香翦翦,月行竹影徐徐。
微闻环佩过庭除。恐是阳台行雨。
玉笋轻笼乐句,流莺夜转诗余。
酒酣风劲露凝珠。我欲骖鸾归去。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描绘夜晚的自然景色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示了自然界的美丽和诗人的情感。
首句“风荐荷香翦翦,月行竹影徐徐。”描绘了微风吹过荷花,散发出阵阵芬芳的香气,月亮在竹影中缓缓行走的景象。这一句以动态的景象表现了夜晚的宁静和美丽。
接着,诗人描述了微风中传来的佩环声,以及阳台上行走的雨声:“微闻环佩过庭除。恐是阳台行雨。”这一描写增加了诗词的声音效果,使得读者能够更加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夜晚的安静和神秘。
下一句“玉笋轻笼乐句,流莺夜转诗余。”描绘了夜晚中流莺的歌声,以及诗人在听到这美妙的声音后,心中涌起的诗意和感动。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声音的赞美,并暗示了他对诗歌创作的热情。
最后一句“酒酣风劲露凝珠。我欲骖鸾归去。”表达了诗人在欣赏夜晚美景和感受诗意的同时,也产生了离去的念头。这一句以饮酒和骖鸾(古代传说中的神马)归去的形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由和追求的渴望。
整首诗词通过对夜晚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和诗词创作的热爱,以及对自由和追求的向往。同时,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声音效果的运用,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情感和对美的追求。
甲戌缠国哀,时属秋八月。近辅馀英山,洪水中夜发。狼藉彻旬雨,拔地殊飘忽。滔天肆奔迸,变幻起崷崒。徒步登县楼,浩渺沉林樾。妖氛混泽气,势极火焰突。绵亘山下乡,逃难想颠蹶。晨兴雨更澍,邑屋已隉杌。高跳空刺肠,何异睹溟渤。飘尸不可计,可者布竹筏。栖危或得命,其奈
自有吾儒乐,人多不肯循。以禅为乐事,又起一重尘。
不肯爬沙桂树边,朵颐千古向岩前。巴东峡里最初峡,天下泉中第四泉。啮雪饮冰疑换骨,掬珠弄玉可忘年。清游自笑何曾足,叠鼓冬冬又解船。
晁董科名累,向雄利禄儒。惟公传洛学,处世类齐竽。湖外严兵戍,神畿析使符。恍然成昨梦,一吊束徐刍。
秋风吹落叶,君作武昌游。只道从军乐,那知别路愁。寒暄楚岫色,日夜汉江流。大阃多珠履,无为弹蒯缑。
能名净行达理闱,振锡携瓶出翠微。恩重冕旒曾召对,情高云鹤却同归。会思莲社寰中结,杯泛潮风海上飞。不是清时未陈力,便堪随去扫岩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