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暖不寒天气,无思无虑山人。
竹窗时听野禽鸣。
更有松风成韵。
竟日蒲团打坐,有时藜仗闲行。
呼童开酒荐杯羹。
欲睡携书就枕。
李曾伯,字长孺,号可斋,祖籍覃怀(今河南沁阳),侨居嘉兴(今属浙江)。理宗绍定三年(一二三○),知襄阳县。嘉熙元年(一二三七),爲沿江制置司参议官(《宋史》卷四二《理宗纪》)。三年,迁江东转运判官、淮西总领(《景定建康志》卷二六)。淳祐二年(一二四二),爲两淮制置使兼知扬州。九年,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使、转运使。移京湖制置使兼知江陵府。宝祐二年(一二五四),改夔路策应大使、四川宣抚使。以事奉祠。起爲湖南安抚大使兼知潭州。六年,再知静江府。復以事罢。景定五年(一二六四),起知庆元府兼沿海制置使。曾伯以文臣主军,长于边事,爲贾似道所嫉,于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禠职。寻卒。有《可斋杂稿》三十四卷,《续稿》前八卷、后十二卷。事见本集有关诗文,《宋史》卷四二○有传。 李曾伯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康熙影宋抄本(简称影宋本,藏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西江月(宜兴山间即事)》是宋代李曾伯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不暖不寒天气,
无思无虑山人。
竹窗时听野禽鸣。
更有松风成韵。
竟日蒲团打坐,
有时藜仗闲行。
呼童开酒荐杯羹。
欲睡携书就枕。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一个居住在宜兴山间的山人的生活情景。诗人描绘了一个宜人的天气,既不太炎热也不太寒冷,正好适合山人的生活。山人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他坐在竹窗边时常听到野禽的歌唱,而松风的吹拂也成为了一种悦耳的音韵。山人整日打坐于蒲团之上,有时也会拄着藜仗漫步山间。他会召唤仆童来开酒、奉上美食,有时也会带着书本入睡。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自然的语言描绘了山间山人的生活状态。诗人通过描写天气、环境和山人的行为来刻画出一幅宁静祥和的山间景象。在这样的环境下,山人过着悠闲自得的生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他静坐思考,欣赏着自然界的声音,与松风相伴成曲。有时他也会散步山间,感受大自然的美妙。同时,他也能享受仆童献上的美食和饮品,带着书本入睡,展现出一种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的态度。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描写,展现了山人的生活态度和对自然的热爱。诗中蕴含着对宁静与和谐生活的追求,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心灵平静的向往。整首诗词以自然景物和山人的日常生活为线索,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富有节奏感的语言,勾勒出了一幅宜人宁静的山间画卷,给人一种静心静气、舒适愉悦的感受。
名压年芳,倚竹根新影,独照清漪。千年禹梁藓碧,重发南枝。冰凝素质,遣凡桃、羞濯尘姿。寒正峭,东风似海,香浮夜雪春霏。练鹊锦袍仙使,有青娥传梦,月转参移。逋山傍莺系马,玉翦新辞。宫妆镜里,笑人间、花信都迟。春未了,红盐荐鼎,江南烟雨黄时。
临歧约共屠苏酒,及饮屠苏汝未归。纵使举头瞻日近,可堪返顾见云飞。索长安米难淹久,回剡溪船果是非。别后安书如束笋,眼穿新岁雁来稀。
野店溪桥供晚饷,吟边醉里弄春风。马行缺月黄昏後,钟下乱山空翠中。名宦不辞成寂寂,岁时惟恨去匆匆。颇闻禹穴遗书在,安得高人与细穷?
天寒湘水秋,雨暗苍梧暮。
凤凰池上亦何荣,道义曾知有利名。达则春风天下共,穷时晓雨陇头耕。
拟拨残书出郭行,浮云忽已败春晴。穷阎今雨无车马,卧听深泥溅履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