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掠晴丝袅袅,鱼吹水叶粼粼。
禁街微雨洒香尘。
寒食清明相近。
漫著宫罗试暖,闲呼社酒酬春。
晚风帘幕悄无人。
二十四番花讯。
卢祖皋(约1174—1224),字申之,一字次夔,号蒲江,永嘉(今属浙江)人。南宋庆元五年(1199)中进士,初任淮南西路池州教授。今诗集不传,遗著有《蒲江词稿》一卷,刊入“彊村丛书”,凡96阕。诗作大多遗失,唯《宋诗记事》、《东瓯诗集》尚存近体诗8首。
卢祖皋于庆元五年(1199年),考取进士,从此便进入仕途。
嘉泰二年(1202),调任两浙西路吴江(今苏州市)主簿,重到吴中。嘉定十一年(1218),因文才卓著,内召临安,主管刑、工部架阁文字。十三年除秘书省正字,十三年三月,任校书郎。十二月,为秘书郎。十四年正月,升著作佐郎。十月,为著作郎兼权司封郎官。十五年正月,直学士院暂代学士职务,起草制诏及其他文稿。九月,迁将作少监,未久逝世,享年51岁,墓葬在杭州西湖名胜“九里云松”(洪春桥以西至灵隐天竺一带)。卢祖皋为楼钥之甥,学有渊源,与永嘉四灵以诗相倡和。卢氏为八百年来温州词宗,宋黄升《中兴以来绝妙词选》卷八评云:“申之乐章甚工,字字可入律吕,浙人皆唱之。有《蒲江词稿》行世”。又《中兴词话》谓其《虞美人。钓雪亭》词“无一字不佳,每一咏之,所谓如行山阴道中,山水映发,使人应接不暇”。周济《宋四家词选目录序论》:“竹屋、蒲江并存盛名。蒲江窘促,等诸自郐;竹屋硁硁,亦凡响耳。”
《西江月》是宋代卢祖皋的一首诗。以下是我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燕掠晴丝袅袅,
鱼吹水叶粼粼。
禁街微雨洒香尘,
寒食清明相近。
漫著宫罗试暖,
闲呼社酒酬春。
晚风帘幕悄无人,
二十四番花讯。
译文:
燕子掠过晴朗的天空,
鱼儿吹动水面,叶子泛起涟漪。
微雨洒在禁街上,香尘四溢,
寒食节与清明节相近。
穿着宫罗衣裳,随意感受温暖,
闲庭信步,邀请朋友共饮,庆祝春天的到来。
晚风吹动帘幕,安静无人,
二十四节气中的花朵传递着消息。
诗意:
《西江月》描绘了一个春日的景象。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春天的美好和喜庆。诗中的燕子和鱼儿象征着活力和生机,微雨洒落在街道上,带来清新的气息和芬芳的香味。寒食节与清明节是春季的重要节日,人们在温暖的阳光下穿着华丽的衣裳,享受着春天的美好。晚风吹动着帘幕,静谧的景象中透露出一种宁静和安宁。诗末提到的二十四节气中的花讯,暗示着春天的繁华和生机。
赏析:
《西江月》以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景色和节气的变迁。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燕子、鱼儿、微雨、宫罗衣裳等,这些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美好和活力。通过对节日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和喜悦之情。诗句简练而富有韵律感,给人以愉悦的感受。整首诗以清新、明亮的笔触,抓住了春天的特点和精神,让人感受到春意盎然的氛围。
总体而言,这首诗《西江月》以其细腻的描写和鲜明的意象,展现了春天的美丽和喜庆。读者在阅读中可以感受到春天的繁荣和生机,同时也能体会到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京携刽子丹谁颈,怒发私书族几家。天上那无黄背子,人间岂有白桃花。
巉岩恶面插苍须,中道时时自笑呼。但怪佯狂轻去俗,果闻高论足开余。恶看富贵庸男子,喜见徜徉隐丈夫。我是自高无许可,今朝为子一长吁。
望里春风接翠微,无情风自送潮归。钱塘江上怅斜晖。我似江潮来又去,君如鸥鹭逐波还。人生知己总相怀。
人有岁寒心,乃有岁寒节。何能貌不枯,虚心听霜雪。
东望山阴何处是?往来一万三千里。写得家书空满纸!流清泪,书回已是明年事。寄语红桥桥下水,扁舟何日寻兄弟?行遍天涯真老亦!愁无寐,鬓丝几缕茶烟里。
吴儿生长狎涛渊,冒利轻生不自怜。东海若知明主意,应教斥卤变桑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