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邻隐士龙虎鼎,东寺比丘坚密身。
欲知十室有信处,顾此两贤非世人。
战胜天魔初起定,宝成丹灶不妨贫。
何时共此闲居士,紫领长衫乐社神。
张耒(一○五四~一一一四),字文潜,人称宛丘先生,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生长于楚州淮阴(今江苏淮阴西南)。爲诗文服膺苏轼,与黄庭坚、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神宗熙宁六年(一○七三)进士,授临淮主簿。元丰元年(一○七八),爲寿安尉。七年,迁咸平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以太学录召试馆职,歷秘书丞、着作郎、史馆检讨。元祐末,擢起居舍人。哲宗亲政,以直龙图阁学士出知润州,未几,改宣州。绍圣三年(一○九六),管勾明道宫。四年,坐党籍落职,谪监黄州酒税。元符二年(一○九九),改监復州酒税。徽宗即位,起通判黄州,迁知兖州,召爲太常少卿,出知颍州、汝州。崇宁元年(一一○二),因党论復起,贬房州别驾,黄州安置。五年,归淮阴。大观二年(一一○八)居陈州,政和四年卒,年六十一。有《柯山集》五十卷(另有拾遗十二卷、续拾遗一卷),《张右史文集》六十卷,《宛丘先生文集》七十六卷。《宋史》卷四四四有传。张耒诗,前二十五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柯山集》爲底本;第二十六卷至三十一卷以清光绪广东广雅书局重印武英殿聚珍版《柯山集》附录“拾遗”(陆心源辑)、“续拾遗”爲底本。参校明小草斋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草斋本,藏北京图书馆)、清康熙吕无隠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吕本,藏北京图书馆)、《四部丛刊》影印旧钞本《张右史文集》(简称丛刊本)、民国十八年(一九二九)田毓璠校勘重印粤本《柯山集》(简称田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三十二、三十三卷。
《喜七兄疾愈二首》是宋代张耒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南邻隐士龙虎鼎,
东寺比丘坚密身。
欲知十室有信处,
顾此两贤非世人。
战胜天魔初起定,
宝成丹灶不妨贫。
何时共此闲居士,
紫领长衫乐社神。
诗意:
这首诗词是张耒为庆祝七兄康复而创作的。诗中描绘了南邻的隐士龙虎鼎和东寺的比丘,他们都是非常坚守修行的人。诗人想要知道十个房间中哪个是有真实信仰的地方,只需看看这两位贤人即可,因为他们并非世俗之人。他们战胜了天魔,初步确立了自己的修行成果,即使他们的财富不多,但他们的宝藏已经成就了丹炉。诗人期待着与这些闲居士一起共度时光,穿着紫领长衫,一同享受社交的乐趣。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两位隐士的形象和修行成果。通过对隐士的赞美,诗人表达了对真实信仰和修行的向往。诗中的龙虎鼎和东寺比丘象征着不同的修行方式,但都展现了坚定和专注的精神。诗人通过对他们的赞美,强调了修行者的非凡之处,他们超越了世俗的追求,追求内心的宁静和真理。诗人的期待和向往也表达了对自由自在的生活和与志同道合的人共同分享的渴望。整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传达了对修行者的赞美和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展现了宋代文人的崇尚自由和追求内心宁静的精神风貌。
高情不与俗人知,耻学诸生取桂枝。荀宋五言行世早,巢由三诏出溪迟。操心已在精微域,落笔皆成典诰词。一鹗难成燕雀伍,非熊本是帝王师。贤臣虽蕴经邦术,明主终无谏猎时。莫道百僚忧礼绝,兼闻七郡怕天移。直缘材力头头赡,专被文星步步随。不信重言通造化,须臾便可变荣衰。
有骥在野,百过不呻。子不我良,岂无他人。絷我于厩,乃不我驾。遇我不终,不如在野。秃毛于霜,寄肉于狼。宁彼我伤,人不我顾?无子我忘。知
好山倒合诗人管,新出东岩付此公。略向画图曾半面,石床定许听松风。
客路元来促,春情本自长。送愁谁纳款,遣癖又无方。失性陪飘雪,凋颜自染霜。吟君春雨句,萦拂为牵肠。
司徒东镇驰书谒,丞相西来走马迎。两府元臣今转密,一方逋寇不难平。
自处若素士,不知为贵游。多闻每是正,寡欲更清修。方借望郎重,已深宗国忧。嗟哉事竟尔,乔木委林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