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过儿童饱饭牛,趁晴耕垦种来牟。
田家作苦无储蓄,待哺全须麦有秋。
王炎(一一三八~一二一八),字晦叔,号双溪,婺源(今属江西)人。孝宗干道五年(一一六九)进士,调崇阳县主簿。歷绍兴府户曹参军,知临湘县。应辟入张栻江陵帅幕。淳熙十年(一一八三),爲潭州教授,迁通判临江军,并权知军。宁宗庆元初,召爲太学博士,三年(一一九七),迁秘书郎,实录院检讨,着作佐郎。五年,爲军器少监。以事出知饶州,未数月罢,闲居七年。开禧三年(一二○七),起知湖州,任满后引年告退。嘉定十一年卒,年八十一。有《双溪文集》等。《双溪集》各本卷次不一,以《四库全书》据明万历王孟达刻二十七卷本除有少量讳改外,编次文字最爲整饬。事见本集有关诗文,《新安文献志》卷六九有传。 王炎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明嘉靖十二年王懋元刻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喜晴》
雨过儿童饱饭牛,
趁晴耕垦种来牟。
田家作苦无储蓄,
待哺全须麦有秋。
译文:
雨过后,儿童们吃饱了饭,牛也饱食了。
趁着晴朗的天气,他们赶紧耕种土地,希望能够有丰收。
农家艰辛劳作,没有积蓄可供储备,
只能等待着作物成熟,才能有粮食可供全家吃。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农村家庭在雨过后的景象。雨过之后,儿童们吃饱了饭,牛也吃饱了,他们趁着晴朗的天气,迅速开始耕种土地,希望能够通过辛勤劳作获得丰收。然而,这个田家并没有积蓄,没有储备粮食的能力,只能等待着作物成熟,才能有足够的食物供全家人食用。
这首诗词反映了宋代农村人民的生活状况和艰辛。他们依靠耕种土地为生,但缺乏储备和积蓄,生活处于一种较为贫困的状态。诗中的"儿童饱饭牛"和"待哺全须麦有秋"这两句,通过对儿童和作物的描写,突显了他们对于食物的渴望和对于未来丰收的期盼。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展示了农村人民艰苦的生活现状,同时也表达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它揭示了农民对于劳动和自然的依赖,以及他们对于丰收的渴望和期待。通过表达农村人民的辛勤劳作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这首诗词传达出一种朴素而真挚的情感,让读者对农民的辛苦和坚持产生共鸣。
初政寰区望太平,黎民乐业喜更生。裴公用舍无轻重,天下从兹有重轻。
轻风拂拂撼孤柽,庭户萧然一室清。隔叶蝉鸣微欲断,又闻余韵续残声。
丈人论行辈,高出五岳列。
叠叠石石石赘赘,立竿作表齐竿旄。阿谁造得云梯子,戋刂地过城百尺高
青娥呈瑞。正惨惨暮寒,同云千里。剪水飞花,渐渐瑶英,密洒翠筠声细。邃馆静深,金铺半掩,重帘垂地。明窗外。伴疏梅潇洒,玉肌香腻。幽人当此际。醒魂照影,永漏愁无寐。强拊清尊,慵添宝鸭,谁会黯然情味。幸有赏心人,奈咫尺、重门深闭。今夜里。算忍教孤负,浓香鸳被。
十世为儒少子孙,一生长负信陵恩。今朝埋骨寒山下,为报慈亲休倚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