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喜晴天照眼明,忽惊风雨报秋声。
天公也念悲秋客,还扫群阴作晚晴。
吴芾(一一○四~一一八三)(生年据集中诗我生甲申岁),字明可,号湖山居士,台州仙居(今属浙江)人。高宗绍兴二年(一一一三)进士,歷删定官,秘书正字。以不附秦桧,罢。后通判处、婺、越三州,知处州。三十一年,召爲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户部侍郎,出知婺州。孝宗即位,知绍兴府,未几,召权刑部侍郎,迁给事中,以敷文阁直学士知临安府。以事提举太平兴国宫。干道三年(一一六七)起知太平州。五年,改知隆兴府。六年,以年老奉祠。淳熙元年(一一七四),以龙图阁学士致仕。十年卒,年八十。有《湖山集》二十五卷,长短句三卷,别集一卷,奏议八卷(本集附宋周必大序),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湖山集》十卷。《嘉定赤城志》卷三三、《宋史》卷三八七有传。 吴芾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湖山集》爲底本。参校民国李之鼎宜秋馆刊本(简称宜秋本)、《仙居丛书》排印本(简称仙居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喜晴》是宋代吴芾所作的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喜晴》译文:
一开始喜欢晴天明亮的照耀,
突然被风雨声音所惊吓。
天空的神明也怜悯秋季的旅客,
驱散了阴云,带来了晚晴。
诗意:
这首诗以喜庆的心情描述了晴朗天气的到来,然而突然间的风雨声却带来了一丝凄凉的秋意。诗人表达了天公对于秋季旅客的同情与慰藉,将阴云驱散,晴空重现。
赏析:
《喜晴》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晴朗天气的喜爱与对秋季的感慨。诗中的转折点在于"忽惊风雨报秋声",突出了秋天凄凉的氛围。然而,接下来的两句"天公也念悲秋客,还扫群阴作晚晴",表达了天公对于秋天旅客的同情与照顾,他驱散了阴云,为晚晴带来了欣喜。通过这种写法,诗人传达了秋天的变幻无常,以及自然界对于人类的关怀。
整首诗字数较少,语言简练,表达了诗人对天气变化的敏感和对自然的感悟。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诗人折射出人生的起伏和变化,以及在逆境中寻找希望和喜悦的能力。这首诗以简洁的文字展示了诗人对于自然界的细腻观察和感受,同时也传达了对秋天旅客的同情和思念。
好在东都孺子孙,壮年曾谒舍人门。只今此道同终少,君独深藏耻自论。
七十古来稀,未为稀有。须是荣华更长久。满床靴笏,罗列儿孙新妇。精神浑是个,西王母。遥想画堂,两行红袖。妙舞清拥前后。大男小女,逐个出来为寿。一个一百岁,一杯酒。
虚亭突兀枕崇冈,玉宇无风秋自凉。地阔群山争逶迤,天低远树立微茫。阴晴易辨云霞色,晓夕常吞日月光。我亦清心官事省,葛巾藜杖得徜徉。
我自三山失马余,君方千里问津初。衣冠万室催科易,礼乐元戎节目疎。谨勿向人徵外事,只须着意访奇书。一年正好榕阴密,丹荔黄蕉奉版舆。
中原邈邈路何长,文物衣冠天一方。独有孤臣流血泪,更无奇杰叫天阊。关河夜月冰霜重,宫殿春风草木荒。犹耿孤忠思报主,插天剑气夜光芒。
县债三年了,乡心万里飞。一身如许瘦,百姓不妨肥。买宅凭谁办,抱琴何处归。诸公竞推毂,稳去着朝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