窈窕山房水样清,定回灯影暗还明。
对床不见逃禅晋,竹雨声中梦不成。
李弥逊(一○八九~一一五三),字似之,号筠溪居士,又号普现居士,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徽宗大观三年(一一○九)进士,调单州司户。政和四年(一一一四)除国朝会要所检阅文字。八年,擢起居郎,因上封事剀切,贬知卢山县。宣和七年(一一二五),知冀州。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召爲卫尉少卿,出知端州。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除淮南路转运副使。绍兴二年(一一三二),知饶州。五年,知吉州。七年,迁起居郎,试中书舍人。八年,试户部侍郎。九年,因反对议和忤秦桧,出知漳州。十年奉祠,归隐福建连江西山。二十三年卒。有《筠溪集》二十四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又《甘露集》(《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二八),已佚。《宋史》卷三八二有传。 李弥逊诗,以丁氏八千卷楼藏李鹿山原藏《竹谿先生文集》爲底本(藏南京图书馆)。参校朱彝尊藏明钞本(简称明本,藏上海图书馆)、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筠溪集》(简称四库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西山雨中独宿寄粹之》是宋代诗人李弥逊创作的一首诗词。诗意表达了作者在西山雨中独自宿居的情景,以及在这样的环境中的思考和感悟。
诗中描述了一座幽静的山居,山房隐匿在云雨之间,清澈的水流如同镜子一般明亮。回灯的影子在雨中显得暗淡,却又因此更加明亮。诗人在床上躺着,却看不到逃禅的晋人,仿佛他们消失在竹雨的声音中。诗词以雨夜山居为背景,通过描绘景物和情感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思考。
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作者独处山居时的思索和感悟。雨夜中的山房和水流,以及回灯的影子,构成了一幅幽静而美丽的画面。诗人通过对逃禅晋人的想象,表达了自身的孤独和追求,同时也传达了对于人生和梦想的思考。
这首诗词的赏析在于其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情感的对比,以及对逃禅晋人的隐喻,展现了作者内心的独立和追求。雨夜山居的静谧和清幽,与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思考相呼应。诗词中的意象生动而富有层次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欣赏这首诗词,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在西山雨中独宿时的心境,思考人生和梦想的意义。
大江西上,郁孤台八境,人间图画。地涌千峰摇翠浪,两派玉虹如泻。弹压江山,品题风月,四海今王谢。风流人物,如公一世雄也。一片忧国丹心,弹丝吹笛,未必能陶写。西北风尘方澒洞,宰相闲归绿野。月斧争鸣,风斤运巧,不用修亭榭。紫枢黄阁,要公整顿天下。
沙鸥背人去。
铁壁银山,一箭穿过。潦倒赵州,口能如祸。
瑶极青阳献,璇宫紫气氲。晴光千嶂合,阳脉百泉分。门戟开黄道,台书得庆云。青归江柳染,红入圃梅芬。花颂回三朔,糕盘□五辛。春杯吹绿酒,不遣瘁颜醺。
家书正所以寄情之真,徒得观笔力之神,又以见公之褆身。予汇而藏,以警夫人。
古来富贵蹈危机,乐性安贫莫谓非。未及功名苍鬓改,欲从疏懒五湖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