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神不管勒花风,开尽深红到浅红。
未放游人偷眼看,已惊红雨乱濛濛。
李弥逊(一○八九~一一五三),字似之,号筠溪居士,又号普现居士,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徽宗大观三年(一一○九)进士,调单州司户。政和四年(一一一四)除国朝会要所检阅文字。八年,擢起居郎,因上封事剀切,贬知卢山县。宣和七年(一一二五),知冀州。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召爲卫尉少卿,出知端州。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除淮南路转运副使。绍兴二年(一一三二),知饶州。五年,知吉州。七年,迁起居郎,试中书舍人。八年,试户部侍郎。九年,因反对议和忤秦桧,出知漳州。十年奉祠,归隐福建连江西山。二十三年卒。有《筠溪集》二十四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又《甘露集》(《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二八),已佚。《宋史》卷三八二有传。 李弥逊诗,以丁氏八千卷楼藏李鹿山原藏《竹谿先生文集》爲底本(藏南京图书馆)。参校朱彝尊藏明钞本(简称明本,藏上海图书馆)、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筠溪集》(简称四库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席上信笔六首》是宋代诗人李弥逊的作品。以下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花神不管勒花风,
开尽深红到浅红。
未放游人偷眼看,
已惊红雨乱濛濛。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花开的景象。诗人认为花神不受束缚,随意吹拂花朵,使花朵由深红逐渐转为浅红。游人们还没有来得及偷偷观赏,就被红雨打乱了花的颜色。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花朵美丽而短暂的感叹和赞美。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花朵的变化和突如其来的红雨,展现了诗人对花朵之美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感受。通过运用形象生动的词语,如"花神"、"勒花风"、"深红"、"浅红"、"红雨"等,诗人成功地营造了一幅色彩斑斓而又稍纵即逝的花开景象。
诗中的"花神"形象化地描绘了自然界中掌管花朵的神秘力量,使花朵不受拘束,自由自在地展示自己的美丽。"勒花风"一词则生动地描绘了花神吹拂花朵的情景,使花朵的颜色由深红逐渐变浅,给人一种渐进的美感。
然而,刚刚绽放的花朵还未来得及被人们欣赏,就被红雨打乱了花的颜色。"未放游人偷眼看,已惊红雨乱濛濛"这句描写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突出了花朵美的短暂和转瞬即逝的特点。红雨的突然降临给人一种出乎意料的感觉,进一步增强了诗中的意境和诗人对花朵之美的赞叹。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花朵之美的赞美和对生命短暂性的思考。通过花朵的变化和红雨的干扰,诗人传达了对生命瞬息即逝的感慨和对美好事物易逝的忧伤。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深远的意境,展现了李弥逊独具匠心的艺术才华。
一再将书托置邮,渺然殊未亦湛浮。平生愿识才能见,别去于今岁又周。
河洛成冰候,关山欲雪天。寒灯随远梦,残历卷流年。杯共芳醪冻,簪依短发偏。毫釐九牛畔,头角两蜗前。冶外金休躍,山阿溜或穿。飘人谁怨瓦,使鬼尚须钱。招隐芝岩路,盟真玉笈篇。何当坐清颍,间洗世中缘。
维汉南有箕,垂象列三辰。长司簸扬职,糠秕居前尘。
风恼花枝不耐频,等闲飞落易愁人。殷勤最是章台柳,一树千条管带春。
靓妆艳服游川上,箫鼓声中俗自欢。寄语春风休用恶,恐教潭水起波澜。
往日房陵怜逐客,物情不觉在天涯。十年来作六州长,四海共知双鬓华。封内半为故敌践,路傍时问野人家。京山初入京西道,晚景轻风旆脚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