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阴覆绿波,檀栾影空注。
傍有微径通,穿云向何处。
张嵲(一○九六~一一四八),字巨山,襄阳(今湖北襄樊)人。徽宗宣和三年(一一二一)上舍中第,调唐州方城尉,改房州司法参军,辟利州路安抚司干办公事。高宗绍兴五年(一一三五)召试,除秘书省正字。七年,迁校书郎、着作郎(《南宋馆阁录》卷七)。八年,出爲福建路转运判官(同上书)。十年,兼实录院检讨、守起居舍人、兼侍讲、试中书舍人(《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一三五、一三七)。升实录院同修撰,十一年,罢。起知衢州。十八年,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献《绍兴中兴復古诗》以希进用,寻卒(同上书卷一三九、一五八),年五十三。有《紫微集》(《宋史·艺文志》,《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作《张巨山集》)三十卷,久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三十六卷。《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张嵲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紫微集》爲底本,参校《湖北先正遗书》影印清文津阁《四库全书》本(简称文津本)以及残本《永乐大典》引诗。新辑集外诗句,编附卷末。
《溪上行》是宋代诗人张嵲的作品。这首诗以溪流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含蓄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词的中文译文:
溪流上行
垂阴覆绿波,
檀栾影空注。
傍有微径通,
穿云向何处。
诗意和赏析:
《溪上行》以自然景观为题材,通过描绘溪流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生命的思考。
首句“垂阴覆绿波”,以修长的垂柳树投下的阴影覆盖着绿色的溪水,展现了一幅清新宜人的画面。这里的“绿波”可以引起人们对水面波纹的联想,给人以静谧、舒适的感觉。
接着,“檀栾影空注”,描绘了檀香和栾树的影子在空中交织,仿佛画家的手笔将树影注入了天空,形成了一种幻觉。这一景象既增添了神秘感,又给人以超脱尘世的感觉。
第三句“傍有微径通”,描述了溪流旁边的一条狭小的小路,通过微径的存在,使溪流与人的交汇显得更加密切。这里的“微径”也可以象征人生的道路,暗示了人与自然的相互依存和交流。
最后一句“穿云向何处”,给人以开放的想象空间。诗人借用云朵的形象,表达了对未知未来的思考。这句话既是对自然界的质问,也是对人生道路的探寻。
整首诗意蕴含丰富,意境清新。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诗人展示了自然与人的和谐共生,以及对生命和未来的思考。读者在欣赏这首诗时,可以感受到自然的美妙和人生的哲理,进而引发对生活和人生的深思。
自频双黛听啼鸦。帘外翠烟斜。社前风雨,已归燕子,未入人家。鞋儿试著无人看,莫是忒宽些。想它楼上,问拈箫管,憔悴莺花。
孤村足雨菰蒲合,只有群蛙噪满陂。我亦闲来无鼓吹,不烦通夕短长吹。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老蚕欲作茧,吐丝净娟娟。周密已变化,去取随人便。有为机中练,有为琴上弦。弦以和音律,练以事寒喧。其功不为小,其用己为偏?作诗寄蚕姑,辛苦匪徒然。
池塘春旱欲生尘,一雨能令草木新。脾病不嫌樱笋薄,廪空偏喜麦禾匀。白须照水湖光净,渌酒留人鸟哢频。但恐少年嫌老丑,眼前无复一时人。
紫垣佳客有灵踪,独木为桥处处同。一自浑家参太极,更谁连步上青空。槛前怪木冬长碧,岩下灵光夜久红。真泽不随时世斩,出尘人世入神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