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戏伸监院伸宣力勤圆老有传衣之意》

安乐窝前安乐僧,一轮明月一枯藤。
与他整顿山林了,更上孤峰第一层。

作者介绍

王洋(一○八七?~一一五四?),字元渤,原籍东牟(今山东蓬莱),侨居山阳(今江苏淮安)。徽宗宣和六年(一一二四)进士。高宗绍兴元年(一一三一),召爲秘书省正字。歷校书郎,吏部员外郎,守起属舍人,坐事免(《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四四、五七、五八)。十年,由权发遣吉州改知邵武军(《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一之四八)。十七年,由知饶州任罢(《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一五六)。寓信信,因居所有荷花水木之胜,自号王南池,闢室曰半僧寮(《洞泉日记》卷中)。二十三年,以直徽猷阁主管台州崇道观卒(《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一六五)。一说十二月卒,年六十七。其子易祖收辑遗文爲《东牟集》三十卷(《宋史·艺文志》作二十九卷),孝宗淳熙元年(一一七四)周必大爲之序,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十四卷。事见《周文忠公集》卷二○《王元渤右史文集序》、《南宋馆阁录》卷八。 王洋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东牟集》爲底本,酌校残本《永乐大典》引诗。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诗词:《戏伸监院伸宣力勤圆老有传衣之意》

诗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洋创作的作品。诗人以安乐窝前的安乐僧和一轮明月、一枯藤为描写对象,表现了僧侣的勤勉努力和传承精神。诗人通过描绘僧侣整顿山林、登上孤峰的景象,寄托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追求卓越的理想。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僧侣精神的赞美和赋予传承文化的意义。诗中的“安乐窝前安乐僧”揭示了僧侣追求内心平静与宁静的心境,与“一轮明月一枯藤”形成鲜明的对比,突显了安乐僧在世俗纷扰中保持内心清净的形象。这种对比也使诗中的景物更加生动和深情。

诗中的“整顿山林了,更上孤峰第一层”表达了僧侣对修行的刻苦努力和对卓越的追求。他们不仅整顿山林,使之更加安宁和有序,还努力攀登孤峰,力争成为最高层次的存在。这种奋发向上的精神代表了传统文化的价值和传承的意义。

整首诗以简练的词语勾勒出了僧侣的形象和对修行道路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王洋对传统文化的敬意。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僧侣形象的交织描绘,诗人传递了追求内心安宁与传承文化的情感,呈现出一种宁静而卓越的境界。

这首诗词通过富有意象的描写和凝练的语言,展示了王洋深邃的思想和对传统文化的关怀。它让人们在赏析中感受到内心的宁静与卓越的追求,同时也激发了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和传承的思考。

  • 《春日偶题四首》

    舍北小桃才及肩,可怜枝弱苦花繁。黄昏雨急东风恶,惜尔不禁春夜寒。

  • 《题画二首》

    长松落阴满苍苔,四面轩窗向水开。何限晚凉消不得,隔溪分看待人来。

  • 《晚雨》

    春旱久闵雨,夏潦复望晴。米尽薪亦绝,涨水与阶平。山信得新粟,欣然听舂声。书生易满足,笔砚还施行。南风柱础乾,西照窗户明。雨其遂已乎?努力趣秋成。

  • 《酬令狐相公见寄》

    才兼文武播雄名,遗爱芳尘满洛城。身在行台为仆射,书来甪里访先生。闲游占得嵩山色,醉卧高听洛水声。千里相思难命驾,七言诗里寄深情。

  • 《次韵孙莘老司谏见寄》

    虽非文史足三冬,岂类无心但有胸。曾读丘坟叨典领,再分符竹荷矜容。君恩欲报微萤爝,亲禄方营苟釜钟。平日交情今楚越,徒劳瞻望景山松。

  • 《偈》

    至道无难,唯嫌拣择。但莫憎爱,洞然明白。毫厘有差,天地悬隔。

版权所有©成语大全网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