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言七言正儿戏,三行两行亦偶尔。
我性不饮只解醉,正如春风弄群卉。
四十年来同幻事,老去何须别愚智。
古人不住亦不灭,我今不作亦不止。
寄语悠悠世上人,浪生浪死一埃尘。
洗墨无池笔无冢,聊尔作戏悦我神。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戏书》是苏轼的一首诗词,它以戏谑的口吻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和艺术的看法。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五言七言正儿戏,
三行两行亦偶尔。
我性不饮只解醉,
正如春风弄群卉。
四十年来同幻事,
老去何须别愚智。
古人不住亦不灭,
我今不作亦不止。
寄语悠悠世上人,
浪生浪死一埃尘。
洗墨无池笔无冢,
聊尔作戏悦我神。
诗意:
这首诗词以幽默调侃的方式表达了苏轼对人生和艺术的态度。诗人通过戏谑的语言,暗示了人生就像一场戏,不论是五言诗还是七言诗,抑或是三行诗、两行诗,都只是一时的儿戏而已。诗人自称不爱喝酒,但喜欢陶醉于艺术之中,就像春风轻柔地摇曳花草一样。诗人认为自己四十年来一直在幻想之中度过,老去之后也不必分别愚笨和聪明。古代的伟大艺术家虽然已经过世,但他们的作品仍然存在,而我今天不再写作,但艺术之火并不会熄灭。
赏析:
《戏书》这首诗词的特点是以戏谑的口吻表达深刻的思考和观察。诗人将人生比喻为戏剧,表示人生中的种种追求和争执都只是一时的儿戏,不值得过分认真。诗中的"五言七言"和"三行两行"指的是不同的诗体形式,意味着不同的文学表现形式都只是表面的装饰,诗人并不追求形式上的完美。诗人声称自己不爱喝酒,但喜欢陶醉于艺术之中,表达了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诗人认为自己四十年来一直在幻想之中度过,暗示了他对人生的幻灭感和对艺术的追求。最后几句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后人的寄语,认为人生如同浪花一样短暂,但作为艺术家,他的创作将永不停歇。
整体上,《戏书》这首诗词通过诙谐幽默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和艺术的看法,以及对后人的寄语。它既有深刻的思考,又具有诗人独特的幽默风格,是苏轼诗歌创作中的一颗瑰宝。
酷爱青城好山色,终年不出白云门。
十月寒犹未,幽人乐自便。看山行觅句,扫石坐谈玄。一径藤萝月,数家桑柘烟。旧时钓鱼处,枯木倒寒泉。
扰扰一京尘,何门是了因。万重千叠嶂,一去不来人。鸟道春残雪,萝龛昼定身。寥寥石窗外,天籁动衣巾。
三相当年镇庙堂,江山草木亦增光。一时主宰权衡重,千古人间姓字香。
昔之督邮逐彭泽,今之督邮眷昌国。不令自赋归去来,更以新诗祖行色。开缄墨湿雨蒙蒙,细读字字含清风。尘埃三载足昏塞,一听妙语还醒忪。持归柴桑有茅舍,揭之其间作佳话。非惟可诧陶渊明,亦愧当年督邮者。
廿载金陵九还往,何如三宿在桑间。还家更有江南兴,只取囊诗子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