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书老去信无功,偷得闲宫许养慵。
山影当庭初转日,水声穿竹自来风。
晚催萱蕊昏还敛,日射榴房午更红。
览物赋诗成底事,萧萧双鬓欲衰翁。
张耒(一○五四~一一一四),字文潜,人称宛丘先生,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生长于楚州淮阴(今江苏淮阴西南)。爲诗文服膺苏轼,与黄庭坚、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神宗熙宁六年(一○七三)进士,授临淮主簿。元丰元年(一○七八),爲寿安尉。七年,迁咸平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以太学录召试馆职,歷秘书丞、着作郎、史馆检讨。元祐末,擢起居舍人。哲宗亲政,以直龙图阁学士出知润州,未几,改宣州。绍圣三年(一○九六),管勾明道宫。四年,坐党籍落职,谪监黄州酒税。元符二年(一○九九),改监復州酒税。徽宗即位,起通判黄州,迁知兖州,召爲太常少卿,出知颍州、汝州。崇宁元年(一一○二),因党论復起,贬房州别驾,黄州安置。五年,归淮阴。大观二年(一一○八)居陈州,政和四年卒,年六十一。有《柯山集》五十卷(另有拾遗十二卷、续拾遗一卷),《张右史文集》六十卷,《宛丘先生文集》七十六卷。《宋史》卷四四四有传。张耒诗,前二十五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柯山集》爲底本;第二十六卷至三十一卷以清光绪广东广雅书局重印武英殿聚珍版《柯山集》附录“拾遗”(陆心源辑)、“续拾遗”爲底本。参校明小草斋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草斋本,藏北京图书馆)、清康熙吕无隠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吕本,藏北京图书馆)、《四部丛刊》影印旧钞本《张右史文集》(简称丛刊本)、民国十八年(一九二九)田毓璠校勘重印粤本《柯山集》(简称田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三十二、三十三卷。
《夏日二首》是宋代张耒创作的一首诗词。诗人通过描绘夏日的景象,表达了对岁月流逝和自身境遇的思考。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诗书老去信无功,
偷得闲宫许养慵。
山影当庭初转日,
水声穿竹自来风。
晚催萱蕊昏还敛,
日射榴房午更红。
览物赋诗成底事,
萧萧双鬓欲衰翁。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夏日为背景,诗人以自己的境遇为线索,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个人经历的思考。
首先,诗人提到了诗书老去信无功,暗示了自己年岁渐长,所学所得似乎无法在现实中得到应有的回报。这种无功而返的感觉使诗人感到无奈和失落。
然而,诗人在接下来的句子中提到了偷得闲宫许养慵。这里的闲宫可以理解为一种避世的心境,诗人通过偷得这份宁静和悠闲,来抚慰自己内心的不安和迷茫。
接着,诗人描绘了山影初转日,水声穿竹自来风的景象。这里的山影和水声都是自然界的景物,通过描绘它们的变化和声音,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的感悟和对生活的热爱。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描述了晚催萱蕊昏还敛,日射榴房午更红的景象。这里的萱蕊和榴房都是花朵的象征,它们的变化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诗人通过观察这些细微的变化,感叹时光的匆匆和生命的脆弱。
最后,诗人以萧萧双鬓欲衰翁作为结尾,表达了自己年岁渐长、容颜渐老的感叹。这里的双鬓欲衰翁形象生动地展示了岁月无情的侵蚀,诗人对自身境遇的思考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夏日景象和自身经历,表达了对岁月流逝和个人命运的思考。诗人以自然景物的变化和自身的感悟,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时光的感慨。
见说灵泉好,潺湲兴莫穷。谁当秋霁后,独听月明中。溅石苔花润,随流木叶红。何当化霖雨,济物显殊功。
六尺枯藤了此生,青春作伴日同行。墙头花吐旧枝出,原上人侵落照耕。芳草似袍连径合,乱山如画带溪平。杜鹃知我归心急,啼了千声更万声。
乌蟾俱沈光,昼夜恨暗度。何当乘云螭,面见上帝诉。臣言阴云欺,诏用利剑付。回车诛群奸,自散万籁怒。
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
南方有尊者,卓锡恋林丘。演法三千界,多闻第一流。炉烟熏定几,笋脯供斋瓯。社约惭成负,霜莲落几秋。
湖海余生在,桑榆暮景闲。只堪娱老圃,焉用访名山。邻屋晓舂急,客床乡梦还。江天啼鴃处,残月几回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