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九变化,一十三死生。
翕忽玄黄里,驱驰风雨情。
是非纷妄作,宠辱坐相惊。
至人独幽鉴,窈窕随昏明。
咫尺山河道,轩窗日月庭。
别离焉足问,悲乐固能并。
我辈何为尔,栖皇犹未平。
金台可攀陟,宝界绝将迎。
户牖观天地,阶基上杳冥。
自超三界乐,安知万里征。
中国要荒内,人寰宇宙荣。
弦望如朝夕,宁嗟蜀道行。
陈子昂,字伯玉,梓州射洪人。少以富家子,尚气决,好弋博,后游乡校,乃感悔修饬。初举进士入京,不为人知。有卖胡琴者,价百万,子昂顾左右,辇千缗市之。衆惊问,子昂曰:“余善此。”曰:“可得闻乎?”曰:“明日可入宣阳里。”如期偕往,则酒肴毕具。奉琴语曰:“蜀人陈子昂,有文百轴,不为人知,此赋工之伎,岂宜留心?”举而碎之,以其文百轴徧赠会者。一日之内,名满都下。擢进士第。武后朝,为灵臺正字。数上书言事,迁右拾遗。武攸宜北讨,表为管记,军中文翰,皆委之子昂。父为县令段简所辱,子昂闻之,遽还乡里,简乃因事收繫狱中,忧愤而卒。唐兴,文章承徐庾余风,骈丽秾缛,子昂横制颓波,始归雅正,李杜以下,咸推宗之。集十卷,今编诗二卷。
《夏日晖上人房别李参军崇嗣》是唐代陈子昂创作的一首诗。该诗描绘了生命的变化以及人们在世间纷繁事物中所感受到的喜怒哀乐。
诗词的中文译文为:
四十九变化,一十三死生。
在玄黄之间徘徊,驾驶风雨之中。
是非纷乱,宠辱使人惊惶。
至高者能看透迷雾,美丽随着昏暗而来。
山河道路尽在咫尺之间,窗户之内是日月之庭。
别离之时何需多问,悲伤和快乐同在。
我们作何为,皇帝的居所还未太平。
金台可攀登,宝界将要迎来。
窗户可观天地,阶基上尽是神秘无形。
自超越三界的乐趣,谁能了解千里征途的辛苦。
中国内部荒芜,人类宇宙繁荣。
期盼琴音如朝夕般美好,却无法怨叹蜀道之行。
这首诗的诗意主要表达了生命的变化与短暂性,以及在世间纷繁错综的境遇中感受到的困惑和感慨。作者通过描述四十九种变化和十三种生死的对比,表达了人生充满变化和无常的现实。诗中所提到的是非纷乱、宠辱使人惊惶,显示出人们在纷繁事物中感受到的无尽的烦恼与迷惑。
在诗中,作者提到至高者能看透迷雾,美丽从昏暗中来,表达了较高层次的人能透视事物的本质,并能从中感受到美丽。同时,诗中也表达了对别离的不舍和对世事悲欢的接受。作者表示人们无需过多询问别离之事,因为悲伤和快乐都是人生无法避免的一部分。
诗中还描述了作者对于人生意义的思考与追求。作者提出了栖皇犹未平的疑问,进一步揭示了人们在追求权力和富贵的过程中,内心仍然不够平静和安宁。对于金台可攀、宝界将迎的描述,表达了对寻求更高境界和内心满足的追求。
诗中还提到了观察天地、看透世间万象的心境。通过窗户和阶基的比喻,展示了作者对于探索事物本质、洞悉世间真相的追求。最后的两句宁嗟蜀道行,表达了对于蜀道险阻的苦难旅程所带来的不安和无奈。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人生变化与喜怒哀乐的思考,表达了人们在世间纷扰中的迷惑和追求,以及对于人生意义的思考和对内心满足的渴望。诗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和丰富的比喻,描绘出了复杂的情感和世俗与超越的对立,给予读者思考和感悟的空间。
闲居虽懒放,未得便无营。伐木添山色,穿渠擘水声。经霜收芋美,带雨接花成。前日邻翁至,柴门扫叶迎。
七岁投閒日,浑如未第初。牛衣困褴缕,鹤饭愧粗疏。圣有杯中露,朝无别后书。温寻皆旧学,风雨岁时余。
鲁公之节非一死,其谁碑之子曾子。鲁公之德人未知,其谁堂这张紫微。继公作郡五百载,登堂思公宛如在。江南遗墨处处传,鲁公去作麻姑仙。一杯相与借风月,但见云碧开池莲。紫微声名今第一,归上鸾台应不日。笑谈千里无兵戎,临川草木生春风。他年道傍儿女说,不思鲁公思张公。
官曹无人吏休沐,杜门谢病车脱轴。门前经旬客不至,苔色侵阶春更绿。书堂萧然白日静,黄蜂收声蜜房足。杨花浩荡天无风,檐端三丈朝阳红。晴薰病眼暖欲醉,卧搔短发如飞蓬。枕书睡熟呼不醒,黄粱正饭邯郸翁。不知纷纭梦几许,觉来烟际闻昏钟。
圣主崇文化,锵锵得盛才。相因归梦立,殿以集贤开。象系微言阐,诗书至道该。尧尊承帝泽,禹膳自天来。礼洽欢逾长,风恬暑更回。国朝将舜颂,同是一康哉。
二月清江外,遥遥饯故人。南山晴有雪,东陌霁无尘。骑别章台晚,舟行洛水春。知君梁苑去,日见白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