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脚卧云室,回头盖海亭。
水为三面白,山作四围青。
野鸟余清哢,幽人得醉听。
篮舆不容款,科思渺南溟。
曾丰(一一四二~?)(生年据本集卷九《端午家集》“自我生壬戌”推定),字幼度,号撙斋,乐安(今属江西)人。孝宗干道五年(一一六九)进士。淳熙九年(一一八二)知会昌县。十六年,知义宁县。宁宗庆元改元(一一九五)时,知浦城县。歷隆兴、广东、广西帅漕幕,通判广州,知德庆府。享年近八十。有《撙斋先生缘督集》四十卷,宋时曾版行,已佚,元元统间五世孙德安欲重刻,未果。明万历间选刻爲十二卷。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缘督集》二十卷。今存清抄本四十卷,似仍爲宋本之旧。事见本集有关诗文及《道园学古录》卷三四《曾撙斋缘督集序》。 曾丰诗,以清抄本四十卷(藏南京图书馆)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明万历选刻本(简称明本)、丁丙跋抄本(简称丁本)。由于底本文字错譌衍夺极多,凡明确无疑之错譌,据校本径行校改。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暇日集越王台》是宋代诗人曾丰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愉悦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在闲暇时刻的心境与感受。以下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著脚卧云室,
回头盖海亭。
水为三面白,
山作四围青。
野鸟余清哢,
幽人得醉听。
篮舆不容款,
科思渺南溟。
诗意:
诗人曾丰在闲暇之余,来到越王台,踏着云彩居住,回首眺望,看到海边的亭子。水波在台子的三面泛起白色的波纹,周围山峦则呈现出浓郁的青翠色。野鸟在此欢快地鸣叫,让寂静的人们陶醉其中。篮舆行驶在这里,也无法表达出这样美好的风景,只有远方的人们能感受到。
赏析:
这首诗通过简洁而生动的语言,展示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自然景观。诗人通过形容越王台的独特之处,如踏云而居、回首眺望海亭,以及水波和山峦的色彩变化,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宁静而优美的环境之中。诗中的野鸟鸣叫和幽人陶醉的描写,更增添了一种宁静与愉悦的氛围。篮舆作为一种交通工具,与这样的美景相比,显得微不足道,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差距。最后一句中的“科思渺南溟”表达了远方的人们能够领略到这样的美景,而非身临其境的人们无法完全体验到其中的美妙。
总体而言,这首诗以简洁而质朴的语言,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人与自然的关系,表达了诗人在闲暇时刻享受自然之美的心境。读者在阅读这首诗时,也能感受到一份宁静、愉悦和对自然的赞美之情。
轻舸迎上客,悠悠湖上来。当轩对尊酒,四面芙蓉开。
杏桃结子已成翁,稚绿中间着耄红。阶药元来如许寿,麦秋天气露春工。
厌闻世态已如聋,旧雨人来久绝踪。自笑云萍无定止,不图针芥有奇逢。侯门列鼎三牲奉,田舍巾车一鹿容。试问吟怀欲何向,定应羞傍马医钟。
败屋两三间,随僧且住山。诗无一朝废,官有十年闲。日上花明野,鸡啼门掩关。春风从草草,老态已斑斑。
昔者闻卢殷,颇为世所推。读书过万卷,尽以资於诗。复闻孟东野,气清而色夷。平生嗜章句,有甚於渴饥。二士学无子,所学竟不施。昌黎为买棺,又作铭墓辞。相去五百年,雪林酷似之。春谷古人徒,生死相维持。亦为立佳城,著文树穹碑。林兮信不忘,千载修名垂。
客行犯萧条,物态如寒冰。借问松窗人,久客将何营。答言慕幽禅,怀抱彻欲清。当年困流俗,鑽纸如痴蝇。一朝脱尘纲,决若飞鸟惊。斋盂趁后辈,卧氎陪老生。从兹辈行间,往往推先鸣。此道本无学,精粗不可评。忽然辨疆哉,独得分专城。物外怀抱好,醒来毛发轻。馀事不着意,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