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风急雨夜萧萧,便恐江南草木雕。
自为丰年喜无寐,不关窗外有芭蕉。
曾几(一○八五~一一六六),字吉甫,其先赣州(今江西赣县)人,徙居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徽宗朝,以兄弼恤恩授将仕郎。试使部优等,赐上舍出身,擢国子正兼钦慈皇后宅教授。迁辟雍博士,除校书郎。歷应天少尹。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提举淮东茶盐。高宗建炎三年(一一二九),改提举湖北茶盐,徙广西运判,歷江西、浙西提刑。绍兴八年(一一三八),会兄开与秦桧力争和议,兄弟俱罢。逾月復广西转运副使,得请主管台州崇道观,侨居上饶七年,自号茶山居士。二十五年桧卒,起爲浙东提刑。明年改知台州。二十七年召对,授秘书少监,擢权礼部侍郎。以老请谢,提举洪州玉隆观。孝宗隆兴二年(一一六四)以左通议大夫致仕。干道二年卒,年八十二,謚文清。有《经说》二十卷、文集三十卷,久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茶山集》八卷。《宋史》卷三八二有传。 曾几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参校武英殿聚珍版本(简称武殿本),及《两宋名贤小集》所收《茶山集》(简称小集)、《瀛奎律髓》(简称律髓)。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夏夜闻雨》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曾几。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
夏夜闻雨
凉风急雨夜萧萧,
担忧江南的草木受损。
虽然今年丰收令人欢喜,
却不关心窗外的芭蕉。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夏夜的景象。在凉风和急雨的吹打下,夜晚显得萧瑟而寂静。作者担心江南地区的草木会因为狂风暴雨而受到损害。然而,尽管今年的丰收使人们感到高兴,作者并不关心窗外的芭蕉(指南方的植物)是否受到雨水的影响。
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了作者内心的一种情感。作者以夏夜的雨声、风声为背景,表达了自己对江南地区的担忧。虽然作者享受着丰收带来的喜悦,但他的思绪却被窗外的情况所困扰。这种情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敏感,并体现了他对家乡的深情。
这首诗词的赏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自然描写:诗中通过凉风急雨夜的描绘,展现了夏夜的气息。作者运用形象的语言,使读者能够感受到雨水的声音和风的凉爽,增强了诗词的真实感和代入感。
2. 情感表达:诗人通过对江南草木的担忧,展现了他对家乡的情感和关切之情。尽管丰收使人们高兴,但作者的思绪却不能摆脱对家乡环境的牵挂,体现了他对家园的眷恋和深情。
3. 对比手法:诗中通过对丰收和窗外芭蕉的对比,展现了作者的情感转折。诗人在丰收的喜悦中,仍然保持着对家乡环境的关注,这种对比突出了作者内心的矛盾和复杂情感。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夏夜雨声和风声的描绘,以及对家乡环境的担忧,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家园的关注和深情。同时,诗中的对比手法也使诗词更加丰富和有趣。
中夜不成寐,屋梁落月空。揽衣惊鼠散,看剑炙灯红。吾道空山里,年华细雨中。故人有傲吏,相忆兴还同。
故侯将我到山中,更上西峰见远公。共问置心何处好,主人挥手指虚空。
高淡清虚即是家,何须须占好烟霞。无心于道道自得,有意向人人转赊。风触好花文锦落,砌横流水玉琴斜。但令如此还如此,谁羡前程未可涯。
洞门千尺挂飞流,玉碎珠联冷喷秋。今古不知谁卷得,绿萝为带月为鉤。
藩宣秉戎寄,衡石崇势位。年纪信不留,弛张良自愧。樵苏则为惬,瓜李斯可畏。不顾荣官尊,每陈丰亩利。家林类岩巘,负郭躬敛积。忌满宠生嫌,养蒙恬胜智。疏钟皓月晓,晚景丹霞异。涧谷永不谖,山梁冀无累。颇符生肇学,得展禽尚志。从此直不疑,支离疏世事。
满院松桂阴,日午却不知。山人睡一觉,庭鹊立未移。出檐趁云去,忘戴白接z5.书眼若薄雾,酒肠如漏卮。身外所劳者,饮食须自持。何如便绝粒,直使身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