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荣铅砌拱都堂,静合明窗夹主廊。
外省诸司西恻畔,枢寮却在外东厢。
魏了翁(一一七八~一二三七),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宁宗庆元五年(一一九九)进士,授签书剑南西川节度判官。嘉泰二年(一二○二),召爲国子正,次年改武学博士。开禧元年(一二○五),召试学士院,以阻开边之议忤韩侂胄,改秘书省正字。次年出知嘉定府。史弥远当国,力辞召命。丁父忧,筑室白鹤山下,开门授徒。起知汉州、眉州。嘉定四年(一二一一)擢潼川路提点刑狱,歷知遂宁、泸州、潼川府。十五年,召爲兵部郎中,累迁秘书监、起居舍人。理宗宝庆元年(一二二五),因言事以首倡异论、朋邪谤国黜靖州居住。绍定五年(一二三二),起爲潼川路安抚使、知泸州。端平元年(一二三四),召权礼部尚书兼直学士院,以端明殿学士、同签书枢密院事督视江淮京湖军马。嘉熙元年卒,年六十。謚文靖。遗稿由其子近思、近愚刊行,传世有《鹤山先生大全文集》一百九卷。事见本集卷首宋淳祐九年吴渊序、清缪荃孙《魏文靖公年谱》,《宋史》卷四三七有传。 魏了翁诗,以《四部丛刊》影印宋开庆元年刻本爲底本(此本有残缺,据目录,卷首即夺《游古白鹤山》、《和薛秘书绂闻鸦韵》、《和虞永康刚简沧江鹤再诞雏》三诗,但实爲传世诸本之祖)。校以明嘉靖吴凤高翀刻本(简称吴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夏至日祀阏伯于开元宫前三日省中斋宿三首》是宋代文学家魏了翁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朱荣铅砌拱都堂,
明窗夹主廊静合。
外省诸司西恻畔,
枢寮却在外东厢。
译文:
红色的繁荣铅砌的拱形宫殿,
明亮的窗户夹在主廊两旁静静地合拢。
外面省级官员们西向悲伤地侧立,
而朝廷的核心决策却在东厢室内。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夏至日祭祀阏伯的场景。阏伯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夏朝末代的贤臣,被尊崇为忠诚的代表。开元宫是皇宫中的一处重要建筑,而省中则指朝廷的行政机构。诗中通过描绘宫廷内外的景象,展现了朝廷内外的对比和官员们的情感。
赏析: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揭示了朝廷内外的不同境遇。首句“朱荣铅砌拱都堂”以红色和铅砌的拱形宫殿作为景物,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接着,“明窗夹主廊静合”形象地描绘了明亮的窗户夹在主廊两旁静静地关闭,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然而,诗的后半部分揭示了内外对比的情景。诗中提到“外省诸司西恻畔”,表明外面的省级官员们在西边悲伤地侧立,暗示他们的境遇不佳,或许是因为得罪了朝廷权臣。而与此形成对比的是,“枢寮却在外东厢”,指的是掌握朝廷核心决策权的官员们却在东厢室内,暗示他们仍然保持权力和地位。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揭示了朝廷内外的对比和官员们的情感,通过景物的描绘和对空间的安排,展现了权力斗争和政治氛围。整体上,这首诗词通过对景物和空间的刻画,传达了作者对当时政治局势的观察和思考,具有一定的政治隐喻和社会批判的意味。
顿悟修行道理,除情战睡敌魔。不贪名利少风波。懒散随缘且过。饥后寻街乞饭,饱时信步蹉跎。闲来古庙唱哩*。逍遥谁人似我。
春来涨水流而活,晓色西山势似行。玉洞主人经劫在,携竿步步就长生。
军门频纳受降书,一剑横行万里馀。汉祖谩夸娄敬策,却将公主嫁单于。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行年三十忆南游,稳驾沧溟万斛舟。常记早秋雷雨霁,柁师指点说流求。
独烹茶山茶,未对雪峰雪。须知千里间,只共一明月。陈家参玄天,道眼应一瞥。为语管城君,相从炽然说。
野艇归时蒲叶雨,缲车鸣处楝花风。江南旧日经行地,尽在于今醉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