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仙佛辞》

仙以静为道,佛以空为宗。
群动本皆静,万有体恒空。
服食迷静趣,仙道不可从。
宴息昧空性,佛理无由通。
或曰空静殊,斯言吾不庸。
空静即仙佛,得於此心中。
心乃佛仙质,仙佛心之容。
三法妙而一,吻焉归大同。

作者介绍

释文珦(一二一○~?)(生年据本集卷一○《看新历》“又看景定新颁历,百岁还惊五十过”推定),字叔向(影印《诗渊》册五页三七九八《宿山庵》署),自号潜山老叟,于潜(今浙江临安西南)人。早岁出家,遍游东南各地,游踪略见集中《闲中多暇追叙旧游成一百十韵》诗,有“题咏诗三百,经行路四千”之句,后以事下狱,久之得免,遂遁迹不出。终年八十余。诗集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潜山集》十二卷。事见集中有关诗篇。 文珦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酌校《永乐大典》及《诗渊》中所引录。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十三卷。

作品评述

《仙佛辞》是宋代释文珦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表达了仙人和佛教的思想理念。虽然没有诗词的具体内容,但可以进行一些分析和赏析。

诗词中提到了仙以静为道,佛以空为宗。这句话揭示了仙人和佛教对于修行的不同追求。仙人注重的是内心的宁静和平和,而佛教强调的是超越物质世界的空性和空灵。

诗词还提到了群动本皆静,万有体恒空。这句话表达了一种哲学观点,即尽管世界万物表面上看起来是动态的,但其本质却是静止的,而且整个宇宙都是空无的。这种观点体现了佛教的空性思想和仙人对于内心静谧的追求。

诗词中还提到了服食迷静趣,仙道不可从,宴息昧空性,佛理无由通。这几句话揭示了修行之路的难处。诗人告诫人们不要通过依赖食物来追求内心的宁静,因为这并不能真正达到仙人的境界。同样地,放纵欲望和享乐也无法领悟佛教的空性理念。

最后几句诗词提到了空静即仙佛,得於此心中。这里强调了空静的重要性,将其视为仙人和佛教的核心。只有通过内心的宁静和超越物质世界的空性,才能真正体悟到仙人和佛教的境界。

整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仙人和佛教的思想,强调了内心的宁静与空性的重要性。诗意深邃,引人思考,让人对于修行和人生的意义产生思索。通过对于诗词的赏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仙人和佛教思想的精髓。

  • 《句》

    筒分细细泉。

  • 《偶作》

    月月红花开小庭,夏虫丝吐绕枝青。如何错怪游仙枕,五十年间一度醒。

  • 《纵笔》

    常笑相如赋上林,肯为子政铸黄金。心光自发谁能障?踵息无声不厌深。摇齿复牢堪决肉,枯颅再茁已胜簪。老松涧底虽终弃,霜雪元知不解侵。

  • 《次韵谢王粟秀才四首》

    春来无酒债,客至得诗材。论文舌本壮,诵句须髯开。鲜芳曜楛朽,骏步惊驽骀。巍巍王谢家,衮衮世有才。

  • 《题石桥》

    古木森森白昼昏,瀑泉飞处两山分。石梁跨谷欣初睹,茗碗浮花信旧闻。行古向来悲一跌,洁身此去欲三薰。至人党有矜怜意,便与提携出世纷。

  • 《送相里烛》

    相逢未作期,相送定何之。不得长年少,那堪远别离。泛湖乘月早,践雪过山迟。永望多时立,翻如在梦思。

版权所有©成语大全网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