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上慈亲八十馀,阶前儿女戏相呼。
旨甘取足随丰俭,此乐人间更有无。
邵雍(一○一一~一○七七),字尧夫。祖籍范阳(今河北涿州),早年随父移居共城(今河南辉县)苏门山下,筑室苏门山百源上读书,学者称百源先生。与周敦颐、程颐、程颢齐名,以治《易》、先天象数之学着称。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定居洛阳,以教授生徒爲生。嘉祐七年(一○六二),西京留守王拱辰就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五代节度使安审琦宅故基建屋三十间,爲雍新居,名安乐窝,因自号安乐先生。仁宗嘉祐及神宗熙宁初,曾两度被荐举,均称疾不赴。富弼、司马光、吕公着等退居洛阳时,恒相从游。熙宁十年卒,年六十七。哲宗元祐中赐謚康节。有《伊川击壤集》二十卷。《宋史》卷四二七有传。 邵雍诗,以张蓉镜,邵渊耀跋明初刻《伊川击壤集》爲底本。校以一九七五年江西星子县宋墓出土之《邵尧夫先生诗全集》九卷(简称宋本)、蔡弼重编《重刊邵尧夫击壤集》六卷(简称蔡本),及元刻本(简称元本)、明隆庆元年黄吉甫刻本(简称黄本)、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底本编末之集外诗与新辑得之集外诗合编爲第二十一卷。
《闲居述事》是一首宋代的诗词,写作于邵雍的时代。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
堂上慈亲八十馀,
阶前儿女戏相呼。
旨甘取足随丰俭,
此乐人间更有无。
诗词表达了作者邵雍在自己的闲居中所见所感。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诗意和赏析:
诗的第一句描述了作者的父母已经年过八十,他们在堂上相互关爱。这句话展现了家庭中的温暖和和睦,以及老年人对家庭的重要性。
第二句描绘了阶前的儿女们互相嬉戏玩耍,呼叫着对方。这句话表达了家庭的欢乐和亲情,展示了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关系。
第三句表达了作者对家庭生活的满足和知足。无论是在丰裕还是节俭的时候,他都能够满足自己的欲望和需求。这句话传达了一种平和的心态和对生活的珍惜。
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认为这种家庭乐趣是人类生活中无论有无都会存在的。它强调了家庭的重要性和价值,无论贫富贵贱,家庭的团结和快乐都是每个人都可以享受到的。
整首诗词通过描绘家庭生活中的欢乐和亲情,表达了作者对家庭的珍视和对简单幸福生活的向往。它不仅传达了家庭的温暖与团结,也表达了对世俗荣华的超越和对内心平静的追求。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展现了宋代人们对家庭价值和人生意义的思考。
玉烛重开岁,璇杓复建寅。谁知康寿殿,四序只长春。
淮上霜浓衰草黄,阿{皴去皮加兔}健走何如獐。不知聚族加缚,妙手乃有明山张。生来阿{皴去皮加兔}素狡狯,何术聚致如驱羊。拔豪撷颖不敢惜,一一顺听伏且僵。人生切勿恃一枝,善走古有执盖郎。不惟平地傅两翼,仍以俘馘浮长江。一朝发愤辽东岸,逝水亦复随浮梁。只今红绡莹玉管
畏景还迎日,追凉偶溯风。泉声山上下,松影路西东。远览心犹壮,清吟语自工。雨多何所喜,郡国庆年丰。
一聆清话觉昏蒙,樽酒何时可再同。最是秋风恃轻薄,易吹羁袂作西东。
建德我故国,归哉遄我驱。除道得欢伯,荆棘无复余。满怀秋月色,未觉饥肠虚。平林过西风,为我起笙竽。定知张公子,能共寂寞娱。执此以赠君,意重貂襜褕。破帽与青鞋,耐久心亦舒。危处要进步,安处勿停车。成亏在道德,不在功利区。收视以为期,问君此何如。开尊且复饮,辞费
浮生饱外莫求余,羁旅东来计已疏。肩耸已高犹索句,眼明无用且翻书。百年子莫占元绪,万法吾今付子卢。惟有登临心未厌,黄山闻道胜衡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