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梳三角髻,余发散垂腰。
时伴秦楼女,月明吹紫箫。
文同(一○一八~一○七九),字与可,号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梓州永泰(今四川盐亭东)人。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进士,初仕邛州军事判官。至和二年(一○五五)调静难军节度判官,嘉祐四年(一○五九)召试馆职。六年,出通判邛州。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改汉州。三年,迁知普州。神宗熙宁三年(一○七○)召知太常礼院。因议新法不合,四年,出知陵州,歷知兴元府、洋州。元丰元年(一○七八)改知湖州。二年,赴任途中卒于陈州,年六十二。文同除诗外尤以墨竹知名,画家称文湖州竹派。后人编有《丹渊集》四十卷,拾遗二卷,附范百禄所撰墓志及家诚之所撰年谱。《宋史》卷四四三有传。 文同诗二十卷,以《四部丛刊》初编影印毛晋汲古阁重刊明万历三十八年吴一标刻《陈眉公先生订正丹渊集》爲底本,参校明万历四十年蒲以怿刊《新刻石室先生丹渊集》(简称新刻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梁山舟校新刻本(简称梁校,藏南京图书馆),及近人傅增湘校汲古阁本(简称傅校,藏北京图书馆)。另辑录集外诗,附于卷末。
《仙人》
头梳三角髻,
余发散垂腰。
时伴秦楼女,
月明吹紫箫。
中文译文:
把头发梳成三角形的髻,
剩下的发丝垂至腰间。
时常与秦楼中的女子相伴,
月光明亮时吹奏着紫色的箫。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仙人的形象,展示了他的容貌和仙人特有的生活方式。诗中的仙人以头发梳成三角髻和垂至腰间的发丝来展示其与常人不同的仙风道骨。
诗中提到的仙人与秦楼中的女子时常为伴,显示了仙人在离尘之外的居所与人间的联系。月明的夜晚,仙人吹奏着紫色的箫,将音乐传达给周围的人们,展示了他们在诗意和音乐上的超凡能力。
整首诗所展现的是仙人的超然境界和崇高形象。通过对仙人的描绘和日常生活的片段式描写,诗人成功地营造出了一种神秘、超越尘世的氛围。诗中的秦楼女子和月光则作为与仙人相联系的元素,进一步强调了仙人的超凡身份。
这首诗词通过对仙人形象的描绘,以及与秦楼女子和月光的联系,表达了对超然境界和仙人形象的向往和赞美。同时,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意象的运用,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仙人的神秘和超凡的魅力。
发底青青无限春。落红飞雪谩纷纷。黄花也伴秋光老,何事尊前见在身。书万卷,笔如神。眼看同辈上青云。个中不许儿童会,只恐功名更逼人。
接石为槽绕画檐,清风爽气坐来添。恰从天外为飞瀑,又向人间作水帘。
久不在城市,少留心怅然。幽芳可揽结,伫子饮云泉。
自叹平生老道涂,不堪泥雨又驱车。鹭鹚第一清高底,拂晓溪中有干无。
彼鼠侵我厨,纵狸授粱肉。鼠虽为君却,狸食自须足。冀雪大国耻,翻是大国辱。膻腥逼绮罗,砖瓦杂珠玉。登楼非骋望,目笑是心哭。何意天乐中,至今奏胡曲。官军收洛阳,家住洛阳里。夫婿与兄弟,目前见伤死。吞声不许哭,还遣衣罗绮。上马随匈奴,数秋黄尘里。生为名家女,死作
云长不绝旧君情,元直终随老母行。立效报公何感慨,指心辞主更分明。三方本以兵攻战,一士能为国重轻。多谢曹刘存大度,任教忠孝得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