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咸阳道上晚晴有作》

积霭晚尽散,南山明夕阳。
秋容遍丰镐,古恨入隋唐。
草木咸摇落,风烟自渺茫。
客亭须下马,把酒慰殊乡。

作者介绍

文同(一○一八~一○七九),字与可,号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梓州永泰(今四川盐亭东)人。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进士,初仕邛州军事判官。至和二年(一○五五)调静难军节度判官,嘉祐四年(一○五九)召试馆职。六年,出通判邛州。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改汉州。三年,迁知普州。神宗熙宁三年(一○七○)召知太常礼院。因议新法不合,四年,出知陵州,歷知兴元府、洋州。元丰元年(一○七八)改知湖州。二年,赴任途中卒于陈州,年六十二。文同除诗外尤以墨竹知名,画家称文湖州竹派。后人编有《丹渊集》四十卷,拾遗二卷,附范百禄所撰墓志及家诚之所撰年谱。《宋史》卷四四三有传。 文同诗二十卷,以《四部丛刊》初编影印毛晋汲古阁重刊明万历三十八年吴一标刻《陈眉公先生订正丹渊集》爲底本,参校明万历四十年蒲以怿刊《新刻石室先生丹渊集》(简称新刻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梁山舟校新刻本(简称梁校,藏南京图书馆),及近人傅增湘校汲古阁本(简称傅校,藏北京图书馆)。另辑录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咸阳道上晚晴有作》是宋代文同所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积霭晚尽散,南山明夕阳。
秋容遍丰镐,古恨入隋唐。
草木咸摇落,风烟自渺茫。
客亭须下马,把酒慰殊乡。

中文译文:
积蓝色的雾霭在晚霞中逐渐散去,南方的山峦被夕阳照亮。
秋天的景色遍及丰镐,古代的怀恨之情融入到隋唐时代。
草木纷纷摇落,风烟渐渐变得模糊迷茫。
在旅途中的客亭,应该下马停留,把酒作为慰藉,安慰远离家乡的心情。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秋天的傍晚景色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观以及咸阳道上的客亭,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和对往事的回忆。

诗的开篇,积蓝色的雾霭在晚霞中逐渐消散,南山被夕阳映照得明亮。这一描写展示出美丽而宁静的自然景色,同时也暗示了日落的时刻,使人不禁感到一种离别的情绪。

接着,诗中提到秋天的景色遍及丰镐,丰镐是古代秦都咸阳的别称。这里将秋天的景色与历史联系在一起,表达了对过去的怀恋和思考。古代的恩怨和遗憾融入到隋唐时代,显示出作者对历史的思索和对历史悲剧的感叹。

第三节描述了草木纷纷摇落,风烟逐渐朦胧。秋天是物悄悄凋零的季节,草木凋谢、风烟迷茫,这种景象与作者内心的离愁别绪相呼应,加深了离别情感的表达。

最后一节,诗人提到道上的客亭,倡导旅人下马停留,把酒消愁。客亭作为驿站,象征着旅途中的休息和安慰。作者借此表达了对远离故乡的旅人的同情和温暖,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整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色和历史的描绘,以及对离别、思乡的情感抒发,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经历的思考和对离别的痛苦感受。同时,诗中融入了对历史的回顾和对旅途中的陌生者的关怀,展现出作者深邃的情感和对人世间离合的思索。

  • 《下第后上李中丞》

    落第逢人恸哭初,平生志业欲何如。鬓毛洒尽一枝桂,泪血滴来千里书。谷外风高摧羽翮,江边春在忆樵渔。唯应感激知恩地,不待功成死有馀。

  • 《失调名》

    敧枕无眠又无寐。

  • 《读汉武帝纪》

    方士陈仙术,飘飘意不疑。云浮仲山鼎,风降寿宫祠。上药行当就,殊庭庶可期。蓬莱何日返,五利不吾欺。

  • 《赠僧雪翁》

    雪翁来觅雪坡诗,冰雪相看太绝奇。一片红炉参彻了,梅花香透玉横枝。

  • 《行营送马侍御》

    万里羽书来未绝,五关烽火昼仍传。故人多病尽归去,唯有刘桢不得眠。

  • 《辞再主清凉偈》

    本烦专使入烟霞,灰冷无汤不点茶。寄语甬东贤太宁,难教枯木再生花。

版权所有©成语大全网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