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崖怒涌四时雪,虚壁寒凝六月霜。
倚树老僧闲洗钵,碧桃花落涧泉香。
于石(一二四七~?)(生平据本集卷一《邻叟招饮》“三十将远游,海波忽扬尘”推定),字介翁,号紫巖,晚号两谿,兰溪(今属浙江)人。宋亡,隠居不仕,一意于诗,生前刊有集七卷,卒后散失,由门人吴师道就藏本及所藏续抄者选爲《紫巖诗选》三卷。事见《吴礼部集》卷一七《于介翁诗选后题》,明万历《金华府志》卷一六、《宋季忠义录》卷一三有传。 于石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朱彝尊钞本(简称朱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清光绪于国华留耕堂刻傅增湘校本(简称傅校本,藏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小三洞》
朝代:宋代
作者:于石
译文:
断崖怒涌四时雪,
虚壁寒凝六月霜。
倚树老僧闲洗钵,
碧桃花落涧泉香。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山洞的景象。崖壁上怒涌的雪花仿佛在四季中飞舞,而洞壁上凝结的霜则如同六月的寒冰。诗人倚着树,看着一位年迈的僧人在洗净钵器,而洞泉中碧桃的花瓣飘落,散发着迷人的清香。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山洞中的景象,展示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之美。诗中的断崖怒涌的四时雪和虚壁寒凝的六月霜,形象地表达了自然界的变幻和寒冷。与此同时,老僧洗钵的场景则展现了宁静与平和的修行状态。
诗人以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将自然景观与人物活动相融合,使读者感受到了自然与人文的交融之美。这种景物交融的描绘方式,以及对细节的捕捉和揭示,使诗意更加深远。
整首诗以山洞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僧人活动的描绘,传达出一种宁静、静谧和超越尘世的氛围。读者在阅读中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与宁静,并沉浸于其中。这首诗在表达自然美的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人生境界和修行境界的追求,给人以内心的宁静和启迪。
雨过风微。温泉浴倦,妃子妆迟。翠袖牵云,朱唇得酒,脸晕胭脂。年年海燕新归。怎奈向、黄昏恁时。倚遍琼干,烧残银烛,花又争知。
海水不可解,连江夜为潮。俄然浦屿阔,岸去酒船遥。惜别耐取醉,鸣榔且长谣。天明尔当去,应便有风飘。白鹭洲前月,天明送客回。青龙山后日,早出海云来。流水无情去,征帆逐吹开。相看不忍别,更进手中杯。痛饮龙筇下,灯青月复寒。醉歌惊白鹭,半夜起沙滩。
从此音尘各悄然,春山如黛草如烟。泪添吴苑三更雨,恨惹邮亭一夜眠。讵有青马缄别句,聊将锦瑟记流年。他时脱便微之过,百转千回只自怜。
寻牛须访迹,学道访无心。迹在牛还在,无心道易寻。
疏林远野见秋毫,破晓阳乌羽翼高。湖面平於开匣镜,出棱光并发硎刀。闭门听雨宁论日,散策寻冈莫数遭。世上几人能壁俗,簿书堆案想官曹。
危亭秋尚早,野思已无穷。竹叶一尊酒,荷香四座风。晓烟孤屿外,归鸟夕阳中。渐爱湖光冷,移舟月满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