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上寒深,江边雪满,楚台烟霭空濛。
一天飞絮,零乱点孤篷。
似我华颠雪领,浑无定、漂泊孤踪。
空凄黯,江天又晚,风袖倚蒙茸。
吾庐,犹记得,波横素练,玉做寒峰。
更短坡烟竹,声碎玲珑。
拟问山阴旧路,家何在、水远山重。
渔蓑冷,扁舟梦断,灯暗小窗中。
周紫芝(1082-1155),南宋文学家。字少隐,号竹坡居士,宣城(今安徽宣州市)人。绍兴进士。高宗绍兴十五年,为礼、兵部架阁文字。高宗绍兴十七年(1147)为右迪功郎敕令所删定官。历任枢密院编修官、右司员外郎。绍兴二十一年(1151)出知兴国军(治今湖北阳新),后退隐庐山。交游的人物主要有李之仪、吕好问吕本中父子、葛立方以及秦桧等,曾向秦桧父子献谀诗。约卒于绍兴末年。著有《太仓稊米集》、《竹坡诗话》、《竹坡词》。有子周畴。
周紫芝,字小隐,号竹坡居士。宣城(今属安徽)人。少时家贫,勤学不辍,绍兴十二年(1142年)进士。历官枢密院编修,绍兴十七年(1147年)为右迪功郎敕令所删定官。二十一年四月出京知兴国军(今湖北阳新县),为政简静,晚年隐居九江庐山。谀颂秦桧父子,为时论所嘲。约卒于绍兴末年。著有《太仓稊米集》、《竹坡诗话》、《竹坡词》。有子周畴。从李之仪、吕好问吕本中父子、葛立方游,往来甚密。
以诗著名,无典故堆砌,自然顺畅。也能词,风格与诗近,清丽婉曲,无刻意雕琢痕迹。譬如《踏莎行》写离人别情:“游丝飞絮,斜阳烟渚,愁情无数。”给人的感觉是情深意切,景物迷离。堪称难得 的上乘之作。其中“泪珠阁定空相觑”一句的用词尤其巧妙,最后这一问更是催人泪下。其他如《生查子》、《西江月》、《菩萨蛮》、《谒金门》、《卜算子》等都是佳作。著有《太仓稊米集》七十卷、《竹坡诗话》一卷、《竹坡词》三卷。存词150首。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云:“其诗在南宋之初特为杰出,无豫章生硬之弊,亦无江湖末派酸饀之习。”《四库全书简明目录》卷十六集部四云:“凡乐府诗二十七卷、文四十三卷,紫芝年过六十始通籍,而集中谀颂秦桧父子者,连篇累牍,殆于日暮途远,倒行逆施。其诗在南渡之初,则特为秀出,足以继眉山之后尘,伯仲于石湖剑南也。”
《潇湘夜雨(濡须对雪)》是宋代诗人周紫芝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夜晚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孤独漂泊的心情。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潇湘夜雨(濡须对雪)
楼上寒深,江边雪满,楚台烟霭空濛。
一天飞絮,零乱点孤篷。
似我华颠雪领,浑无定、漂泊孤踪。
空凄黯,江天又晚,风袖倚蒙茸。
吾庐,犹记得,波横素练,玉做寒峰。
更短坡烟竹,声碎玲珑。
拟问山阴旧路,家何在、水远山重。
渔蓑冷,扁舟梦断,灯暗小窗中。
译文:
夜晚在潇湘地区下着雨,楼上寒意深沉,江边铺满了洁白的雪,楚台上弥漫着迷蒙的烟雾。
天空中飘飞着一片片的飞絮,零乱地点缀在孤独的小船上。
宛如我这颠倒的人生,毫无定所,漂泊孤迹。
空旷凄凉,江天渐渐昏暗,风轻拂着蒙茸的衣袖。
我仍然记得我的小屋,波浪横跨着素练,犹如玉雕的寒峰。
更短的坡上有烟雾缭绕的竹子,发出微弱的声响。
我想问问山阴古道,我的家在哪里?水在何方?山又重重叠叠。
渔夫的蓑衣冷落,扁舟中的梦已破碎,灯光暗淡在小窗户里。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夜晚的景色和诗人的内心感受,表达了孤独、迷茫和无定的情感。诗人通过楼上的景象、江边的雪和烟雾来营造诗中的寒冷和朦胧感。诗中的飞絮和点缀在小船上的景象,与诗人自身的漂泊孤独相呼应,形成了情景的对比。
诗人以自身为比喻,描绘了自己漂泊的境遇,没有固定的归宿,如同雪花飘零一般。他对过去的回忆和向往也在诗中得到体现,他记得自己的小屋和波浪横跨的素练,这些都是他过去的生活和美好的记忆。
诗的最后几句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他希望问问山阴古道,他的家在哪里?水在何方?山又是如此陡峭重重。这些问题凸显了诗人的迷茫和对归宿的渴望。诗的结尾以渔夫的蓑衣冷落、扁舟中的梦已破碎、小窗户中暗淡的灯光,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孤独和无奈。
这首诗通过描绘冷寂的夜晚景色和诗人内心的情感,传达了对漂泊孤独生活的体验和对家园的思念之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对比,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情绪和思绪的起伏。整首诗以悲凉的氛围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宋代文人的情感诉求和对人生境遇的思考。
万里一飞篷。吟老丹枫。潮生潮落海门东。三两点鸥沙外月,闲意谁同。一色与天通。绝去尘红。渔歌忽断荻花风。烟水自流心不竞,长笛霜空。
湖上风恬月淡时,卧看云影入玻璃。轻舟忽向窗边过,摇动青芦一两枝。
有怀南涧老,月冷梦魂赊。烟闭金丹灶,云迷玉斧家。高云嗟缥缈,醉墨喜倾斜。明日秋风起,愁看菊蕊花。
眼底论人物,如君亦壮哉。作书犹乞米,造物不怜才。跋履妨诗笔,祛除近酒杯。飞尘栖剑室,归棹莫迟回。
杜鹃啼血诉春归,惊落残花满地飞。惟有帘前双燕子,惜花衔起带香泥。
泉光四散骇猿猱,迸起平池点滴高。谁欲斗量徒积梦,人将瓶汲肯辞劳。声随夜雨穿疏箔,名逐春风入小槽。别有雷峰峰下圃,一泓埋没在蓬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