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虚闲静得,奉道见真归。
契合皆堪用,因缘事好依。
精诚求谛信,须有是兼非。
豁达幽深远,奥妙入玄机。
宋太宗赵炅(九三九~九九七),初名匡义,后改光义。太祖弟,封晋王。开宝九年(九七六)即位,建元太平兴国、雍熙、端拱、淳化、至道。在位二十二年卒,年五十九。庙号太宗,葬永熙陵。见《宋史》卷四、卷五《太宗本纪》。有《御集》四十卷、《朱邸集》十卷、《逍遥咏》十卷、《缘识》五卷、《莲花心轮迴文偈颂》二十五卷、《迴文诗》四卷、《君臣赓载集》三十卷等(《玉海》卷二八)。今《逍遥咏》、《缘识》有传本,《莲花心轮迴文偈颂》存有残卷,余均佚。 宋太宗诗,《御制逍遥咏》十一卷及《御制缘识》五卷,以日本弘教书院刊《大藏经》护教部露十所收爲底本,保留《逍遥咏》原注,并酌採弘教书院丽轻、宋振参据宋本所撰校记。又据敦煌遗书《御制莲花心轮迴文偈颂》残卷,录偈十八首(含残章),编次爲第十七卷。另从诸书辑得集外诗十首,编次爲第十八卷。
《逍遥咏》是宋代皇帝宋太宗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以清静虚无的境界为主题,表达了追求真理、奉行道义的思想。
诗词中文译文:
清虚闲静得,奉道见真归。
契合皆堪用,因缘事好依。
精诚求谛信,须有是兼非。
豁达幽深远,奥妙入玄机。
诗意和赏析:
《逍遥咏》以清虚闲静的境界为主题,表达了对于追求真理、奉行道义的追求和向往。诗中的"清虚闲静"描绘了一种超然物外、宁静自在的状态,使人心灵得到净化,感受到内心的平和与宁静。
诗中提到的"奉道见真归"表达了对道义真理的尊崇和归属感。诗人认为只有奉行道义,才能洞悉真理的本质,获得内心的真正归属。
"契合皆堪用,因缘事好依"表明诗人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其合理存在的原因和依托。人们应当以开放的心态去理解和接纳因果的运行,顺应事物的发展规律。
"精诚求谛信,须有是兼非"表达了对真理的追求和探索。诗人认为,只有心怀一份精诚和真诚,才能达到对真理的深入认知。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必须同时兼容真与假、是与非,保持开放的思维态度,不拘泥于表面的现象,而是追求事物背后的本质和内涵。
"豁达幽深远,奥妙入玄机"表达了对于宇宙间深远奥妙的感悟。诗人认为,要能达到开阔豁达的境界,进一步洞悉宇宙的奥秘和玄妙。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追求真理和境界的主题,旨在呼唤人们追求内心的宁静、追寻真理的智慧,并展示了宋太宗对于人生和宇宙的思考和领悟。
行至菊花潭,村西日已斜。主人登高去,鸡犬空在家。
爱间天示许君间,国步扶持奠鼎安。千古淮淝一棋局,土山盟在未应寒。
景公死乎不与埋。三军之士不与谋。师乎师乎。何党之乎。
世事无由到竹窗,只余心赏独难降。雨余翡翠山连七,春涨玻璃溪自双。万壑不须看越峤,千寻端可配吴江。抠衣便欲同清景,安得黄封列万缸。
玉泉之南麓山殊,道林林壑争盘纡。寺门高开洞庭野,殿脚插入赤沙湖。五月寒风冷佛骨,六时天乐朝香炉。地灵步步雪山草,僧宝人人沧海珠。塔劫宫墙壮丽敌,香厨松道清凉俱。莲花交响共命鸟,金榜双回三足乌。方丈涉海费时节,悬圃寻河知有无。暮年且喜经行近,春日兼蒙暄暖扶。
挥袖别人间,飞蹑峭崖苍壁。寻见古仙丹灶,有白云成积。心如潭水静无风,一坐数千息。夜半忽惊奇事,看鲸波暾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