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儿欺老少陵穷,口燥唇乾发漫冲。
颠沛须臾犹执礼,古来惟有一高共。
范成大(一一二六~一一九三),字至能,号石湖居士,吴(今江苏苏州)人。高宗绍兴二十四年(一一五四)进士,除徽州司户参军。三十二年,入监太平惠民和剂局。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爲编类高宗圣政所兼勅令所检讨官。干道元年(一一六五),累迁着作佐郎。二年,除吏部员外郎,爲言者论罢。三年,起知处州。五年,除礼部员外郎兼崇政殿说书,兼国史院编修官。六年,以起居郎假资政殿大学士使金。使归,迁中书舍人,同修国史及实录院同修撰。七年,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使。淳熙二年(一一七五),除四川安抚制置使。四年召对,权礼部尚书。五年,拜参知政事,寻罢。七年,知明州兼沿海制置使。八年,知建康府(《景定建康志》卷一四))。十年,以疾奉祠。十五年,起知福州,未赴。光宗绍熙三年(一一九二)加资政殿大学士知太平州。四年卒,年六十八。有《石湖大全集》一百三十六卷(《宋史·艺文志》),已佚。今传《石湖居士诗集》三十四卷,及《吴郡志》、《揽辔录》、《骖鸾录》、《桂海虞衡志》、《吴船录》等。事见《周文忠公集》卷六一《范公成大神道碑》,《宋史》卷三八六有传。 范成大诗,以《四部丛刊》影印清康熙顾氏爱汝堂刊本爲底本。校以明弘治金兰馆铜活字本(简称明本)、康熙黄昌衢藜照楼刻《范石湖诗集》二十卷(简称黄本),并酌采清沈钦韩《范石湖诗集注》(简称沈注)。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晓枕》
作者:范成大
朝代:宋代
群儿欺老少陵穷,
口燥唇乾发漫冲。
颠沛须臾犹执礼,
古来惟有一高共。
中文译文:
年轻人欺负老年人和孩童,欺凌穷人无度。
口渴嘴唇干燥,发泄无度。
在颠沛流离的时刻,仍然坚持礼节。
自古以来,只有一个高尚的品质是共同的。
诗意和赏析:
《晓枕》是范成大的一首宋代诗词,通过描述社会上的不公和不道德行为,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现象的愤慨和批判。
诗中的"群儿"指的是那些年轻人,他们以年幼无知或者年富力强为由,欺负老年人和孩童。"陵穷"表示他们对穷人的欺凌和欺负。这些行为使得被欺负的人口渴嘴唇干燥,感到痛苦。
然而,面对颠沛流离的处境,作者仍然坚持执守礼节。这里的"颠沛须臾"指的是作者自己的经历,他在动荡不安的时期坚持秉持自己的原则和道德。这种执着和坚守是作者对时代风云变幻的回应,也是对社会乱象的回应。
最后两句"古来惟有一高共"表达了作者对高尚品质的推崇和赞美。在作者看来,尽管世态炎凉,但高尚的品质是一直存在并值得人们追求的。这种品质可能是对道德的坚守、对真理的追求或者对善良的执着。
总体来说,范成大通过《晓枕》这首诗词,揭示了社会中的不公和不道德行为,批判了这种现象,并表达了对高尚品质的崇敬和追求。这首诗词在情感上深情厚意,思想上富有启发,具有一定的社会批判意义。
御笔封题墨未乾,君恩重许拜金銮。故乡若问登科事,便是当初老榜官。
龙褒有何罪,天恩放岭南。敕知无罪过,追来与将军。
春,公将如棠观鱼者。臧僖伯谏曰:“凡物不足以讲大事,其材不足以备器用,则君不举焉。君将纳民于轨物者也。故讲事以度轨量,谓之‘轨’;取材以章物采,谓之‘物’。不轨不物,谓之乱政。乱政亟行,所以败也。故春蒐、夏苗、秋狝、冬狩,皆于农隙以讲事也。三年而治兵,入而
属国新从海外归,君平且莫下帘帷。前生恐是卢行者,後学过呼韩退之。死後人传戒定慧,生时宿直斗牛箕。凭君为算行年看,便数生时到死时。
睛色先从喜鹊知,斜阳一抹照天西。竹鸡何物能无赖,如许泥深更苦啼。
江左风流人,安石颇巨擘。丝竹不去耳,用逃忧患域。陶琴不须弦,我辈所矜式。设逢东山翁,兕觥与浮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