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忍欲今忍贫,闭口逢人不少陈。
俸薄身轻赵都事,也能作意向诗人。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谢都事惠米》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平生忍欲今忍贫,
闭口逢人不少陈。
俸薄身轻赵都事,
也能作意向诗人。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苏轼对自己境遇的思考和感慨。诗人苏轼在官场上历经风波,由于言辞直率、不愿阿谀奉承,常常遭到排挤和贬谪。然而他不向贫困低头,坚持忍受困境,并且在与人交往时保持沉默,不多言辞。尽管身份卑微,担任着赵州的都事(地方官员),却依然能够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心中的情感,写出有意义的诗篇。
赏析:
这首诗词展现了苏轼坚韧不拔的品质和对诗歌的热爱。诗中的"平生忍欲今忍贫"表达了苏轼在艰难境遇下的坚忍态度,他不为贫困所动摇,仍然保持着自己的原则和尊严。"闭口逢人不少陈"说明苏轼在社交场合中选择沉默,不轻易表露自己的心声,这也是他在官场中保持独立性和自我尊重的一种表现。
诗句中的"俸薄身轻赵都事"描述了苏轼在官场上的身份地位较低,待遇微薄,但他并不因此而丧失对诗歌的热情和创作的欲望。最后一句"也能作意向诗人"表明即使处于困境之中,苏轼仍然能够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他将自己的心意倾注于诗人的创作中。
整首诗词体现了苏轼在逆境中坚持自我的精神,以及他对诗歌创作的执着。无论境遇如何,苏轼都能够从中汲取灵感,将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融入到诗歌之中,以此来寄托自己的情感和对人生的独特见解。这种坚韧和执着的精神让苏轼成为了宋代文学史上的杰出人物。
从来上台榭,不敢倚阑干。零落知成血,高楼直下看。
清水芙蓉未肯开,暑天花草底差排。鹿葱金凤何为者,也得园亭护两阶。
壁立东南第一峰,问知名道葛仙翁。丹砂灶逼云头近,玉井泉流海眼通。六字籀文天篆刻,数间洞屋石帡幪。我来整屐层巅上,无数群山下风。
炎洲苦三伏,永日卧孤城。赖此闲庭夜,萧条夜月明。独歌还太息,幽感见馀声。江近鹤时叫,山深猿屡鸣。息心观有欲,弃知返无名。五十知天命,吾其达此生。
古寺藏烟树,岩扉昼不扃。日高花散影,风定竹无声。稚子添香火,闲僧阅藏经。新诗吟未就,独向殿阶行。
东都人陆海,游集若为忘。筮史同微货,僧坊共小凉。卜邻栖辇毂,返旆促囊装。巽坎知人意,奔腾达侍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