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见苏州昆山金城中,金城柱上有二龙。
老僧相传道是僧繇手,寻常入海共龙斗。
又闻蜀国玉局观有孙遇迹,盘屈身长八十尺。
游人争看不敢近,头觑寒泉万丈碧。
近有五羊徽上人,闲工小笔得意新。
画龙不夸头角及须鳞,只求筋骨与精神。
徽上人,真艺者。
惠我双龙不言价,等闲不敢将悬挂。
恐是叶公好假龙,及见真龙却惊怕。
齐己,名得生,姓胡氏,潭之益阳人。出家大潙山同庆寺,復栖衡岳东林。后欲入蜀,经江陵,高从诲留为僧正,居之龙兴寺,自号衡岳沙门。《白莲集》十卷,外编一卷,今编诗十卷。 齐己,名得生,姓胡氏,潭之益阳人。出家大潙山同庆寺,復栖衡岳东林。后欲入蜀,经江陵,高从诲留为僧正,居之龙兴寺,自号衡岳沙门。白莲集十卷,外编一卷,今编诗十卷。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齐己写给徽上人(可能是指苏州画家徽州人)以答谢他所画的《惠二龙障子》的作品。诗中描绘了苏州昆山金城中的柱子上有两条龙,据说是僧繇刻画的作品。另外也提到了蜀国玉局观中的孙遇的龙形雕塑,以及五羊这座雕塑。诗人认为徽上人的画龙技艺非常出众,不仅形象逼真,更能表达龙的筋骨与神韵,可谓是真正的艺术家。诗人由此表示不敢把他所画的龙挂在一起,因为担心和叶公一样,只喜欢虚假的龙,却见到真正的龙却害怕。整首诗描绘了龙的形象,表达了对徽上人的赞美和敬佩。
中文译文:
我见苏州昆山金城中,
金城柱上有二龙。
老僧相传道是僧繇手,
寻常入海共龙斗。
又闻蜀国玉局观有孙遇迹,
盘屈身长八十尺。
游人争看不敢近,
头觑寒泉万丈碧。
近有五羊徽上人,
闲工小笔得意新。
画龙不夸头角及须鳞,
只求筋骨与精神。
徽上人,真艺者。
惠我双龙不言价,
等闲不敢将悬挂。
恐是叶公好假龙,
及见真龙却惊怕。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主要描述了苏州金城上的两条龙和蜀国玉局观中的孙遇的龙形雕塑。这些龙的形象引发了诗人对徽上人画龙技艺的赞赏和敬佩。诗人认为徽上人的画龙技艺非常出众,他能够准确地表达龙的形态、筋骨和神韵,使得龙形雕塑栩栩如生。诗人由此表示对徽上人的双龙作品非常珍惜,不敢随意将其挂起来,因为担心像叶公那样,只喜欢虚假的龙,一旦见到真正的龙却会感到惊恐。
这首诗以对龙的描述为主线,通过描绘苏州金城上的龙和蜀国玉局观中的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徽上人的艺术才华的赞美。诗人通过对龙的描绘和对徽上人画龙技艺的赞美,展现出了对艺术的敬畏和对真实与虚假的思考。整首诗意境高远,语言简练,描绘了龙的神韵和徽上人的才华,是一首具有美感和哲思的佳作。
南国松楸旧,东湖水石凉。
人物今能几,公才谁不如。时情容见嫉,天意亦成虚。千载格心学,平生流涕书。一言终不吐,寒日闭幽墟。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万仞崖头自放身,始知花发不干春。更从个裹寻枝叶,笑倒当年树下人。
四山昏昏如泼墨,行人对面不相觌。凄乎太阴布肃杀,暗然混沌未开辟。千丈拿空蛰龙起,一声破柱春雷疾。我疑人间瓠子决,或是天上银河溢。异哉烟霏变态中,山川墟市明历历。茅寮竹寺互掩映,疏舂残磬渺愁寂。叟提鱼出寒裂面,童叱牛归泥没膝。羊肠峻坂去天尺,驴饥仆瘦行安适。
燕子芹干,龙孙箨老,绿阴深锁林塘。午风庭院,人试薄罗裳。数尽落红飞絮,摘青梅、煮酒初尝。重门静,一帘疏雨,消尽水沈香。把当年团扇,恩情犹在,未是相忘。笑衰公鬓发,早已苍苍。说与乘鸾彩女,看世间、多少炎凉。都休怨,百年一梦,且共醉霞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