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去名园走路尘,啼妆犹浥露痕新。
且陪东阁诸侯客,粗了西湖一半春。
试与清泉召魂魄,已惊黄蜡损精神。
回头却忆风流守,金粉珊珊堕舞茵。
李石(?~一一八一),字知几,号方舟子,资州(今四川资中)人。高宗绍兴二十一年(一一五一)进士(清光绪《资州直隶州志》卷一三)。调成都户曹参军。召爲太学录,迁太学博士。二十九年,出爲成都府学官(《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一八三)。歷通判彭州,知黎州、合州、眉州。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爲成都府路转运判官,寻罢(《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二之一二)。八年卒(《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卷一三)。有《方舟集》五十卷、后集二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二十四卷,事见本集卷一○《自叙》。 李石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方舟集》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谢彭守送花》是宋代诗人李石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别去名园走路尘,
啼妆犹浥露痕新。
且陪东阁诸侯客,
粗了西湖一半春。
试与清泉召魂魄,
已惊黄蜡损精神。
回头却忆风流守,
金粉珊珊堕舞茵。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诗人谢彭守送花的情景,诗人表达了自己对离别的忧伤和对守护之地的眷恋之情。诗中通过描写花的凋零、自己化妆时泪痕未干等细节,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悲凉和离愁。诗人感叹时间的流逝,西湖的春光已经消逝了一半,暗示着离别的不可逆转。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离别的场景,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首句“别去名园走路尘”,通过描述诗人离开名园时踏上尘土,暗示了诗人即将离开美好的环境,离别之情油然而生。接着,“啼妆犹浥露痕新”,揭示了诗人化妆时仍然泪痕未干,表达了诗人内心的伤感和离愁。
诗的下半部分,诗人邀请东阁的诸侯客人一起欣赏春景,表明自己对这片土地的眷恋。然而,他也意识到时间的流逝和离别的不可避免,表现在“粗了西湖一半春”这句中,西湖的春天已经过去了一半,暗示了离别的不可逆转。
接下来的两句“试与清泉召魂魄,已惊黄蜡损精神”,诗人试图通过清泉来唤起自己的精神,然而时间的流逝已经损伤了他的心灵。最后一句“回头却忆风流守,金粉珊珊堕舞茵”,诗人回首过去,怀念自己曾经优雅风流的守护,如今却只能在回忆中感叹,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对离别的无奈。
整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凄美的意境,传达了诗人离别之情和对逝去时光的怀念之情,以及对人生无常和时光流逝的深刻感悟。
珠自右,紫电入丹城。内养婴儿成赤象,时逢五转采阳精。火自水中生。烧鬼岳,紫电起峥嵘。随意嬉游寰海内,寐如砂碛卧长鲸。时序与偕行。
海内埏埴遍,汉阴旌旆还。望留丹阙下,恩在紫霄间。冰雪背秦岭,风烟经武关。树皆人尚爱,辕即吏曾攀。自惜两心合,相看双鬓斑。终期谢戎务,同隐凿龙山。
峭壁苍苍苔色新,无风晴景自胜春。不知何树幽崖里,腊月开花似北人。
南墙钜竹拂青烟,正在空斋簿领前。欲向韩门借余润,乞将白璧种蓝田。
故人遗我酒,气味芳似清。置之屋壁间,兴至时一倾。银杯度一合,三釂已彻觥。既免戒沉湎,且无忧病酲。嵇阮愧令德,刘石无遐龄。荒狂有何乐,徒以酒自名。吾幸免困此,庶几尽平生。
带郭人烟少,通村径路微。水光浮栋宇,野色动窗扉。小树无重数,前山不合围。艰危邻虎窟,奔迫诡牛衣。白舫意何适,丹枫看即稀。西园小茅屋,知复几时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