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君说与埋轮使,速寄长松作解嘲。
无复青黏和漆叶,枉将钟乳敌仙茅。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谢王泽州寄长松兼简张天觉二首》是苏轼的一首诗词,写给王泽州,同时也简写给了张天觉。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请你告诉我,怎样才能埋葬我的车轮,快快将这首《长松》寄给我,作为解嘲之作。我再也没有那种青色的胶和漆叶了,却拿钟乳石来敌对仙茅。
诗意:
这首诗词是苏轼写给王泽州的,同时也简写给了张天觉。苏轼表达了自己在诗文创作中的苦恼和无奈。他向王泽州询问如何处理自己的诗文,希望能够埋葬和解嘲自己的作品。他表示自己再也找不到那种青色的胶和漆叶,意味着他无法再恢复过去的风采和创作状态。相反,他用钟乳石来对抗仙茅,表达了自己在文坛上的孤独和无处可去的状态。
赏析:
这首诗词展示了苏轼在创作中的困扰和苦闷。他向王泽州请教如何处理自己的作品,表达了自己对于创作方向的迷茫和无助。诗中的“长松”指的是一首诗作,苏轼希望王泽州能够快速寄给他,并将其作为解嘲之作,说明他对自己的作品并不满意,希望得到批评和建议。他提到自己再也找不到青色的胶和漆叶,意味着他失去了过去的灵感和创造力,感到自己的作品无法再达到过去的高度。他用钟乳石对抗仙茅,表达了自己在文坛上的无奈和孤独,感觉无法与其他文人并肩而立。整首诗词流露出苏轼内心的焦虑和无助,展示了他在创作道路上的困境和挣扎。
这首诗词虽然短小,但寄托了苏轼在文学创作中的苦恼和困惑。它展示了苏轼作为一位文人的辗转思考和追求,同时也反映了他对自己作品的自我质疑和渴望得到他人的批评和指导。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苏轼内心的真实感受,展现了他作为一位文学家的才华和情感。
高卧白云乡,崖泉对阁凉。守贫无属道,多病数求方。耕犊惊雷毙,寒芜入圃荒。如何帝未梦,吟苦顶铺霜。
嵩山胜地神仙宅,真君独作嵩山伯。昔闻解职扣帝阍,厌此尘寰年已百。天上百年一瞬间,下土衮衮多腥膻。劳神应念日月走,瞑目深哀膏火然。潘公欲代复谁举,仙籍题名今几传。忆昔元丰己未游,僊泉犹作雨深湫。十年新事还堪笑,庙貌今祠灵惠侯。
一代衣冠霸业休,半山金碧梵宫留。伤心废宅松榆老,满目寒塘菡萏秋。马鬣未平馀葬地,蛾眉不见但妆楼。凭高欲问豪华事,耆旧无人僧白头。
渊明识琴心,徽弦总不具。兴发时抚弄,悠然得真趣。杳然太古音,充满一切处。吾今琴亦亡,至乐随所寓。调此方寸微,物物尽和豫。一奏万化熙,再奏九功叙。大声越宫商,俗耳恐难喻。单父不下堂,阳春被黎庶。
遥遥天无柱。流漂萍无根。单身如萤火。持底报郎恩。
帝所三江带五湖,古来修贡有淮鱼。上方无复蠙珠事,玉食光辉却要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