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鹢凌风汗漫游,雨声飞出万山头。
江湖望阔边城起,吴越音多客思柔。
野树有枝犹系马,官荷无叶不藏鸥。
十年浪走红尘道,今日临城始识秋。
戴表元(一二四四~一三一○),字帅初,又字曾伯,号剡源先生,又称质野翁、充安老人,奉化(今属浙江)人。度宗咸淳五年(一二六九)入太学,七年第进士,授建康府教授。恭帝德祐元年(一二七五),迁临安府教授,不就。元兵陷浙,避乱他郡,兵定返鄞,以授徒、卖文自给。元成宗大德八年(一三○四),以荐爲信州教授,秩满改婺州,以疾辞。武宗至大三年卒,年六十七。有《剡源文集》三十卷,其中诗四卷。事见本集自序、《清容居士集》卷二八《戴先生墓志铭》。 戴表元诗,以《四部丛刊》影印明万历九年刊《戴先生文集》爲底本。校以明刻六卷本《剡源先生文集》(简称明刻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辛亥岁七夕醉陪诸公登西湖竹阁》是宋代戴表元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画鹢凌风汗漫游,
雨声飞出万山头。
江湖望阔边城起,
吴越音多客思柔。
野树有枝犹系马,
官荷无叶不藏鸥。
十年浪走红尘道,
今日临城始识秋。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辛亥岁(即戴表元生活的时代)七夕时的景象。作者以画鹢凌风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在湖边漫游的愉悦心情。雨声从万山之巅飞出,给人以壮丽的感觉。作者望着江湖的广阔,边城逐渐升起,这使得吴越地区的音乐更加多样,让旅客思念柔情。野树的枝条还系着马匹,官方的荷叶上却不再停留着鸥鸟。这些景象都是作者在红尘道上行走了十年之后才开始认识到的,而今天临近城市的时刻,他才真正感受到了秋天的到来。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于辛亥岁七夕时刻的感受。画鹢凌风、雨声飞出万山头等意象,通过形象生动的描绘,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湖光山色和江湖的广阔给人以壮丽的视觉感受,同时也把人的思绪引向了吴越地区的音乐和柔情。作者巧妙地运用了野树和官荷的比喻,传递出一种自然与权势的对比,表达了对自由和宁静的向往。最后,诗人通过自己十年的行走,才领悟到了秋天的来临,这种感悟也可以理解为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沉淀的思考。
整首诗以细腻的描写和富有意象的表达,将诗人的情感与景物相融合,给人以清新自然、恬静宁和的感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抒发内心情感,诗词传递了对自然、对自由、对人生的思考和向往。
人欲不饭筋骨舒,夤缘须入郇公厨。
夜月虽愆约,秋云却荐凉。桥明缘水净,树近觉风香。众论轻閒适,幽怀贵老狂。从今无复病,处处养生方。
岁月不相贷,夜床衾簟秋。朝来明镜中,作意多少留。惟酒可为娱,顾我非其流。丈夫意气合,佩玦不循钩。意行无人非,骏发不中休。相逢问何如,颇复中之不。清坐岂不好,致真岂糟丘。两欧以诗鸣,与俗同沉浮。百鸟畏嘲弄,往和长鸣鸥。胡宁忍快便,风飘万斛舟。
使君剖竹继先贤,四十于今又六年。每恨无从考遗事,但凭亭榄览山川。
清净乐邦吾本郡。娑婆流浪因贪吝。冉冉思归霜入鬓。深嗟恨。塞鸿不解传音信。落日尽边沙隐隐。向西望处归应近。天乐是时相接引。宜精进。紫金台上谁无分。
老矣何堪,随处是、春衫酒滴。醉狂时,一挥千字,贝光玉色。失意险为湘岸鬼,浩歌又作长安客。且乘流、除却五侯门,无车迹。惊人句,天外得。医国手,尘中识。问鼎槐何似,卧云_石。梦里略无轩冕念,眼前岂是江湖窄。拚蝇头、蜗角去来休,休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