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林远野见秋毫,破晓阳乌羽翼高。
湖面平於开匣镜,出棱光并发硎刀。
闭门听雨宁论日,散策寻冈莫数遭。
世上几人能壁俗,簿书堆案想官曹。
李弥逊(一○八九~一一五三),字似之,号筠溪居士,又号普现居士,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徽宗大观三年(一一○九)进士,调单州司户。政和四年(一一一四)除国朝会要所检阅文字。八年,擢起居郎,因上封事剀切,贬知卢山县。宣和七年(一一二五),知冀州。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召爲卫尉少卿,出知端州。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除淮南路转运副使。绍兴二年(一一三二),知饶州。五年,知吉州。七年,迁起居郎,试中书舍人。八年,试户部侍郎。九年,因反对议和忤秦桧,出知漳州。十年奉祠,归隐福建连江西山。二十三年卒。有《筠溪集》二十四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又《甘露集》(《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二八),已佚。《宋史》卷三八二有传。 李弥逊诗,以丁氏八千卷楼藏李鹿山原藏《竹谿先生文集》爲底本(藏南京图书馆)。参校朱彝尊藏明钞本(简称明本,藏上海图书馆)、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筠溪集》(简称四库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新晴再用似表弟高字韵》是宋代诗人李弥逊的作品。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观察和思考,以及对传统士人生活的思索和反思。
诗词中的意象丰富多样,充满了细腻的描写和隐喻。首先,诗人描述了疏林远野中秋毫的景象,展示了他对微小细节的敏感。接着,他描绘了清晨时分阳乌飞翔的场景,通过对鸟的羽翼的高度的描写,表达了对高远志向的追求。
接下来的几句诗词中,诗人运用了比喻和对比的手法来描绘湖面的平静和明亮。他将湖面比作开着的匣子,湖水的倒影则像是一把闪亮的刀子。这种描写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和宁静。
诗词的后半部分,诗人转而表达了自己的心境和人生的感慨。他闭门静听雨声,不计较日子的长短;散步在田园间,寻找心灵的栖息之地。他认为世间几人能够超脱尘世的繁琐,专注于追求内心的真善美,而不是沉溺于功名利禄。
最后两句诗词,诗人提到簿书堆案和官曹,暗示了传统士人的困境和束缚。他在这种繁琐和功利的环境下,思考着如何摆脱世俗的纷扰,回归内心的宁静和自由。
这首诗词以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思考展示了李弥逊对自然和人生的独特感悟。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他抒发了自己对高远志向和追求内心宁静的渴望。同时,他也反思了传统社会的局限和人们被功名利禄所困扰的现象。整首诗意蕴含深远,使人在欣赏诗词的同时,也能得到对人生和价值观的思考和启示。
溪山昨日风雨来,溪上船子冲潮回。白鸥微茫度岛屿,绿树恍惚迷尘埃。烟昏气黑夜滂渤,石梁茅屋多倾颓。壶公画里何悠哉,写此世外之蓬莱,弱水不渡良可哀。
余生本羇孤,自少已非壮。今而老且病,何用苦惆怅。误蒙三圣知,贪得过其量。恩私未知报,心志已凋丧。轩裳德不称,徒自取讥谤。岂若常夫子,一瓢安陋巷。身虽草莽间,名在朝廷上。惟余服德义,久已慕恬旷。矧亦有吾庐,东西正相望。不须驾柴车,自可策蔾杖。坐惊颜鬓日摧颓,
学书乃一乐,人或罕知趣。而我欲成癖,矻矻了朝暮。天资苦凡弱,师法非早悟。目力又已衰,怳若在烟雾。虽然日数纸,就视辄自恶。旁人谬怂惥,定未识佳处。右军固神品,大令亦体具。嫡传张与颜,尚未肯怀素。颇怪近世评,似为米老娱。雄奇在风骨,隐括须法度。安得再少年,令我
孤灯引梦记朦胧,风雨邻庵夜半钟。我再来时人已去,涉江谁为采芙蓉?
士要飞腾及黑头,肯来挥麈试同谋。已携荷叶招欢伯,莫笑花枝欠杜秋。老我余年思钓渭,诸君他日合封留。胸中器度须深阔,江汉方行万斛舟。
猧儿弄暖缘阶走,花气薰人浓似酒。困来如醉复如愁,不管低鬟钗燕溜。无端心绪向天涯,想见樯竿旛脚斜。槐阴忽到帘旌上,迟却寻常一线花。